重磅!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规划《区级任务分工方案》印发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1-08-30
手机版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称《目标纲要》)于今年3月1日发布,建设绿色智能的城市保障体系、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这些目标和任务如何分工?

8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称《区级任务分工方案》)正式印发,分为两部分400项任务,进一步明确通州区政府主责和配合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其中,通州区政府主责任务包括20大类共计312项,配合任务15大类共计88项,每项任务都明确了牵头单位。

交通:一批道路建设项目进一步细化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区级任务分工方案》描绘出清晰的交通发展蓝图。

轨道交通方面,将建成站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和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建成17号线(城市副中心段)和6号线南延,M101线达到通车条件,开工建设M102线,储备M103线和M104线,到“十四五”末,初步形成“一环六横四纵”的轨道交通格局。

全面完成广渠路东延工程、京哈高速拓宽改造、京秦高速西延、姚家园路东延、观音堂路等项目建设以及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工程。基本建成环球影城北、东夏园、通马路3个交通枢纽和东小营、文旅区2个中心站。

城市内部,基本建成“十一横九纵”骨干路网体系;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建成一批微循环道路;加强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区域内外交通快速联系,打造城市景观大道,到“十四五”末,城区道路路网密度达到5.1公里/平方公里。

慢行系统方面,建设自行车友好型城市,打通堵点、断点,沿河、沿绿、沿路建成连续舒适的慢行大网络,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累计总里程约达到1500公里,并规划建设“城市风轮”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示范项目。

为补足基本车位缺口,建设通马路交通枢纽停车场等7个公共停车场,试点研究利用地下空间、桥下空间建设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创新停车管理机制,推动政府机关、学校等专用停车场有偿错时共享;建设停车换乘(P+R)设施和智慧停车平台,科学引导停车。

此外,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将提级改造通马路、九德路、张凤路和张采路,建设漷小路、漷台路、G230(原通房路)、漷马路等一批道路,增开乡镇公交线。

绿色: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区级任务分工方案》中与“绿色”这一关键词相关的任务可不少。“建设绿色智能的城市保障体系”25项,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37项,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30项。城市副中心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统领,正将绿色打造成副中心最突出的特色和鲜明的标签。

城市副中心将建设北运河亲水风景长廊,规划建设城市沙滩;优化滨水空间功能,在温榆河、凉水河等主要河道配建生活游憩、商务休闲、旅游观赏、自然郊野、历史文化等功能区;改善滨水交通,增加直达河岸通道,促进滨水空间回归居民生活。到“十四五”末,形成约160公里连续贯通、便利可达的生态滨水岸线。

森林城市建设方面,将基本建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上的13个公园,城市绿色项链实现合拢;完成云景公园、梨园文化休闲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等建成一批口袋公园;推动绿色空间与体育、文化等城市功能复合利用,建成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到“十四五”末,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绿道建设方面,将构建尺度宜人、慢行舒适的社区级绿道,实现社区公园与小微绿地的广泛联系;升级绿道设施服务,强化绿道的体育健身、文化体验、风景休闲、慢行通勤功能,加强沿线驿站、标识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到“十四五”末,全域绿道总长度达到600公里。

绿色能源应用方面,将构建可再生能源优先、以城市热力网和区域供热为主、分布式供热为补充的绿色供热体系;创新绿色能源应用示范,建成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多能耦合能源系统和城市绿心可再生能源综合供热系统。

城市副中心还将推进新建公共建筑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推广绿色办公,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持续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商场,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以行政办公区等为重点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对公共建筑全面开展节能改造。

围绕绿色经济,将开展引进和培育绿色金融机构,推动一批绿色金融示范项目落地,推动设立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立碳交易中心等一系列举措。

科技:科技赋能城市管理和产业布局

根据《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围绕“数字经济+城市科技”为主线,开展应用场景建设等,推动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结合这一目标,《区级任务分工方案》中明确,将以数字赋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城市绿心等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性好的应用场景。

科技赋能产业方面,将依托城市副中心特色文旅资源,结合虚拟现实、5G+8K、AI、人机交互等技术,围绕数字游戏、互动娱乐、影视动漫、数字出版等,在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小镇吸引聚集一批数字内容制作与传播企业与平台。

前瞻布局集成电路、6G、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更高技术代际产业。依托台马科技板块,协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基地,培育形成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关键工艺与设备、多元应用、基础材料等上下游协同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推进集成电路自主可控发展。

还将依托台湖光机电一体化基地,以智能制造中心为发展目标,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打造全国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示范区和系统解决方案策源地;依托马驹桥金桥园区、物流基地,围绕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

城市副中心也将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依托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集育种、展示、评价、交易、服务于一体的全国种业科技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培育AI种植等数字农业。

智慧:打造百万级城市治理“神经元”

未来,在城市副中心生活将享受到什么样的智慧生活?从《区级任务分工方案》中的16项“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城市”任务可见一斑。

城市副中心将加速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实现5G全域连续覆盖,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统筹布设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感知设备,打造百万级城市治理“神经元”,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泛在感知网络。统筹推进智慧杆塔等感知底座建设,实现多种设备和传感器“一杆多感”综合承载。推动全域智能信号灯“绿波调节”,利用大数据动态优化信号灯配时方案,提升通行体验。

同时,基于“城市二维码”,实现城市部件、楼宇建筑等实体“扫码即知”“扫码即诉”,畅通公民共治意见上达渠道。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数字智能宜居宜业,还将推动建设智慧生活体验馆,将公共设施、生活、环境等各领域智慧应用有效集成。推进商业、文娱、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智慧化应用,构建数字商圈平台、新能源设施终端等生活新基建,让服务更贴心。引入无感支付、信用支付、扶贫无人店、文化品牌店等新零售形态,推动新零售、新消费模式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推进智慧小区建设,推广智能家居,升级智慧社区安防体系,推进老年人居家远程问诊、健康跟踪等扶老助老智能设施建设,基于特殊人员画像开展社会帮扶救助服务。

文旅:“乡愁方舟”建设大运河文献(资料)中心

“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任务共29项,其中围绕大运河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内容占了大量篇幅,具体为推动运河沿线工业与民居遗存保护,保护和挖掘好皇木厂、里二泗、儒林等沿线古村落的风貌特色,探索推动运河沿线老旧厂房保护性开发。实施“乡愁方舟”计划,建设大运河文献(资料)中心,搭建形成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运用现代科技与艺术演绎手段,实施运河主题非遗展示中心工程。

构建大运河生态文化景观廊道,打造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魅力走廊,推进大运河景观提升工程和照明亮化工程,营造“白天看景,晚上看灯”的历史光影长河。

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发高品质的水上项目和文化活动。建成水上旅游观光带,推动大运河与环球主题公园内部萧太后河连通,开通水上巴士,实现城市副中心境内全线游船通航等。

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魅力,城市副中心还将率先探索实施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把文化植入街区改造、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在大运河两侧标志性节点、入城门户节点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艺术杰作,打造一批开放艺术活力街道和街头公共艺术品,营造精致品位的城市空间。同时,培育打造一批文化新空间、新地标,推出夜游博物馆、最美图书馆、亲子文化馆等网红打卡地。

搭建国际国内大运河合作交流展示平台,扩大沿线省市在大运河遗产保护、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宣传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等。

民生: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

《区级任务分工方案》中对“打造公共服务新高地”细化了33项内容。

教育医疗方面,建成北京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物资学院附属中小学等一批市、区优质学校;建成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建成投用。

体育基础设施方面,打造一刻钟健身服务圈,鼓励支持利用绿地、腾退空间等建设一批专项运动场地、健身设施、自行车骑行道和健身步道;有序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内部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到“十四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

“一老一小”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开发适老型产品和服务,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并着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开展腾退空间再利用,补建公共服务设施;织补城市功能,持续推进基本便民商业服务网点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以精致标准实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打造精品街区示范样板。补齐公厕缺口。

尤其提出,推进南大街片区十八个半截胡同城市综合更新,通过申请式腾退和申请式改善,优先改善人居环境,增补公共服务与民生设施,打造美好宜居共生街区,建成14个家园中心,打造8个精品街区示范点,完成一批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快速提升老城区宜居品质,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丰富铁路沿线、硬质堤岸、高架桥下等存量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乡镇:6个新型小城镇规划明确

按照《目标纲要》,副中心将按照功能主导、区块分工、轴带串联、多点支撑、城乡融合的思路,发展布局再次优化调整,将加快形成“一城一带一轴、四区三镇多点”。

其中的“三镇”指的是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三个特色小镇。即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三个特色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聚焦创新设计和城市科技产业,打造成为北京设计之都、数字之都的重要平台。台湖演艺小镇聚焦演艺功能,发展以演艺、文创及配套服务为主的特而精产业,打造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名片。宋庄艺术小镇突出文化引领,聚焦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宋庄文化品牌。

《区级任务分工方案》中又明确了“多点”等任务,即城市副中心拓展区6个新型小城镇的发展方向。潞城生态智慧小城镇重点聚焦行政协同和大尺度生态空间建设,重点发展智库经济,布局田园交往功能。马驹桥科技服务小城镇重点实施“西提东进”战略,重构产业链,壮大新增长点,打造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漷县文化健康小城镇重点发展大健康产业,打造医养康研一体化产业链,发展古城特色文旅产业和农业休闲旅游产业,打造京东运河古城。西集生态休闲小城镇重点发展高品质绿色产业和网络安全产业,强化综合配套,进一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于家务科技农业小镇持续集聚优质资源,做大做强科技种业,打造国家种业硅谷。永乐店新市镇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进综合配套设施建设,超前布局,构建承接功能疏解的基础框架,打造京津发展轴重要节点。

协同:推进北三县及更大区域联动协同发展

《区级任务分工方案》中将“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和“推进更大区域协同发展”细化成40项内容,并明确牵头单位。

交通方面,推进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线路通车运行,推进武兴路拓宽升级;与北三县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开通大站快车,加强轨道交通接驳换乘;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完成白庙、兴各庄检查站公交专用通道设置,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生态环境方面,将与北三县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统一潮白河、北运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合力实施控车节油、散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完善区域垃圾处理体系。

产业协作方面,共同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支持北三县承接都市制造服务产业;强化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与北三县地区文创产业集群的功能联动;鼓励在京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开发建设。

公共服务方面,统一养老标准,引导优质健康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发展互联网教育和医疗。

城市副中心还要推进更大区域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建立副中心永乐开发区、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协调对接机制;加强与顺义、大兴、平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周边区域的联系;联合打造通宝唐京东黄金走廊,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集群化发展;整合京津冀三地旅游资源,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的特色旅游名片。

此外,还将加强与雄安新区的快速交通联络,加强两地科技创新合作,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大数据系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互认互用;加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合作。深化公共服务对接,加强教育、医疗、文体领域的交流。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 胡德成

流程编辑 邰绍峰

上一篇:问政快报(2021.08.30)
下一篇:高校师生员工开学前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