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加强健康教育重在有机渗透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作者:杨三喜

考虑到当前部分学校在组织健康教育课程时不尽如人意,而健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的现实,有专家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并把每周安排0.5课时健康教育课,确定为中小学法定责任。

2008年出台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而且提出将健康教育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可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健康教育成了良心活儿,有责任心的教师认真教,没责任心的教师随意教。”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健康教育课,即使安排了课时,也经常被挤占。这种现状引发了对健康教育弱化的担忧,实属正常。

不过,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并非一定要用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安排法定课时的方式。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即便纳入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健康教育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能够按照规定开足开齐开好。就像体育课,虽然有法定课时要求,在应试压力下仍然可能被随意占用。由于缺乏考核压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学业课时总量减少,更是如此。纳入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反而可能因为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计划,而放松了对健康教育面临的真问题的关注。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要不断强化和促进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健康知识与观念的树立以及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养成,而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向行动的转化。这就决定了加强健康教育不能靠简单的知识灌输,关键要在有机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健康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教育具有跨学科行和学科性,不是一门课、一项知识,应该渗透到学校各科知识学习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最好的方式应该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教育活动等有机结合,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好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发挥整体教育效应。如何做到这一点才是破解健康教育弱化的关键,而并非强制性的课时要求。当有机结合渗透成为现实,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健康教育,课时多少也就不再重要。

同时,制约健康教育课开展的还有师资、教育资源、考核等因素,强化健康教育还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以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还应该看到,当前中小学校承受着来自教学之外的很多负担,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各类进校园活动,举凡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震减灾、书法艺术、生态文明、廉政文化等等,都要进校园、进课程,可是校园、课程体系的容量有限,不是一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装,都装得下。进校园、进课程的项目多了,不仅可能挤占本属于教育教学的时间,影响教学秩序,也会增加师生的负担。

上一篇:健康教育丨打麻将对身体好不好?结果让人意外……
下一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