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政协委员毕晓芬: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1-02-18
手机版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各种竞争和压力随之变大,各种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广泛传播,儿童青少年处在这样环境中,由于他们心身发展不全面,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浅,抗挫能力低,分辨能力差,因而更易诱发心理障碍。

2月1日,政协昆明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昆开幕。期间,昆明市政协委员毕晓芬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毕晓芬认为,要形成能够覆盖更加全面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就离不开以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基层组织为依托,整合高校专业教师、精神科医生、相关专业学生、社会上其他具备专业资质和背景的从业人员等专业力量,综合医学、教育、社会三大模式,结合临床、预防、发展三方面主要内容来系统性、全方位地保障。

为此,毕晓芬建议积极构建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相关教育部门、直属有关部门,组织有关方面组成统一的研究部门或指导机构,专门从事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生涯教育情况的调研摸底工作。切实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全面了解当前全市中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师资、经费、专业教室、设施设备、制度机制、极端危机干预工作等情况,增强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摸排。

同时,制定刚性措施,明确机构配置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评价中的权重,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定期测查工作,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常设指标,定期测查,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年度检测机制,面向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出明确要求,根据学校区域和性质明确相应专兼职心理教师的配备人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出台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标准基本要求,为心理辅导教师设立专门的教研组。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规范化学校建设和示范性学校建设的办学标准,及等级学校评估和教育强区(县)、强镇(村)的评估指标,加强督导检查。

在教育系统内,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权威机构,开展科研与调研工作,针对现阶段昆明市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客观评价系统和标准、高效的干预体系。建立学校和班主任教师面对有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时的科学处置程序。并就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休学、复学等学籍管理问题上给予明确规定。

在教育系统内建立市区级的系统心理评估与干预的机制和团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帮助对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进行评估和转介,建立相应的转介通道。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如发展社工服务体系作为特殊需要学生心理服务的重要补充,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为家庭功能丧失的学生提供托管服务。加大对青少年心理疾病的筛查力度,在有条件地方,学校与社区结合建档立卡。

并在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机制,科学制定学生心理危机分层级干预的启动条件和实施流程,指导学校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在保护学生尊严和隐私的前提下,对有极端行为意图的学生进行主动干预和全程追踪,必要时联系家长及时送医就诊。

过程中,通过医教结合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治,与市、区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合作,借助医院资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推动与心理医疗专业机构的合作,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到心理医疗专业机构进行救治。

面向全体教师组织业务培训与研修,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在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引导学校全体教师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毕晓芬认为,通过家校协同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依托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保持良好心态,为学生创设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指导家长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以科学的方式方法与学生实现良性沟通,妥善处理亲子矛盾。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转移对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释放学生身心压力。

此外,采取措施关注特殊群体孩子健康成长。推进入户实地家访,对于特殊家庭群体如吸毒、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高度抑郁人员未成年子女,要高度重视,登记造册,加大对他们关心关爱,进行及时心理疏导,当发现学生家庭有重大变故、思想有重大变化、出现心理危机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干预。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关心关爱“问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扩大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医疗保障范围。建议识别心理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特效药和特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疗法,并出台推荐清单,根据全市医保预算适度扩大覆盖的范围,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上一篇:省政协委员严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金乡县中医药健康教育基地 被命名为“山东健康教育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