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是每个人终身学习的人生必修课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4-17
手机版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修养”等四个因素来下定义。可见一个健康人要满足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健康因素。

人要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的健康标准,主要得要靠教育。所以健康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是从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出发,终身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人人终身学习的人生必修课。

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们来说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紧密配合,搞好健康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认知。当今多数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比如:由于偏食、挑食,出现营养不良,身体单薄,以此军训期间,半个小时的站军姿,晕倒的不少于四五个人;由于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下降,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等等。这是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方面,现在的孩子们不善于沟通,我行我素,小自由主义占上风。不肯接受批评教育, 不同程度的存在唯我独尊的自我标榜行为。这些现象敲响我们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自然引发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的又一种不健康现象,因此健康教育是不得忽视,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重教育,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教育范围广,内容丰富。我们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躯体无疾病角度看,要做到:

1、注意一日三餐饮食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

随着时代潮流各种小食品、快餐食品营运而上,现在的孩子们也随着时代特点得意于这些食物,忽略了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早餐少吃或不吃,过后,吃一些饼干、辣条、火腿肠,方便面之类的欠营养的零食,日久天长,输入的营养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各种不适症状。

想要身体棒,一日三餐要讲究。

养成吃好一日三餐的良好饮食习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饮食健康教育。

2、讲卫生不得病是永恒经典

搞好个人与集体生活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从洗手刷牙到饮食卫生都要从小开始养成良好习惯,其中家庭教育占主导地位。如果每一个人都讲究卫生保健,社会卫生环境随之改善。比如:家家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卫生变得干净整洁;人人不随手丢垃圾,社会生活环境避免白色污染。讲卫生,不得病不是口号,是真正的健康卫生教育,把它落实到实际行动靠大家的思想觉悟,觉悟的生成由自身的学习和他人的教育来完成。

家长讲卫生,孩子自然讲卫生;老师讲卫生,学生跟着讲卫生,就这样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变得卫生文明了。不能随地吐痰了,不能随手丢垃圾了,不能随便拉撒了......

  • 代代传承的讲卫生不得病是传统美德,是美德中的永恒的主题课程。

3、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意识是健康教育不二法门

预防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首选,一切对生命安全不利因素都要有预防意识。让学生定期进行防火宣传或防火演习;防震(地震)演习;远离毒品,真爱生命等教育活动;还有远离垃圾食品,讲究饮食均衡营养;讲卫生,促健康;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等,其实都是在进行未雨绸缪的预防教育,尤为此次新冠病毒传播疫情中的“预防为主,兼顾治疗”的疫情防控措施给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上了很好的一堂,尊重生命的健康教育大课。

预防教育做到位,健康教育有成效。

心理健康角度看,要做到:

1、打扫心灵灰尘创造健康的内环境

伟人毛泽东曾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也会沾染灰尘,不及时打扫清理,也会生病的。大到贪污腐败,小到爱占小便宜均是一种或轻或重的不健康心理反映。心理健康是当今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项学科。

如今学生心理出现种种不健康问题,说不得,碰不得,“玻璃心”的孩子处处可见。出现问题,不自我反省,反而错误和责任都推卸他人,严重缺乏责任心和认错的态度。埋怨同学、埋怨家长、埋怨老师,就是总也不埋怨自己。别人身上挑三拣四,自己毛病不闻不问,其实这些现象中或多或少含有不健康心理因素。如果要改变不健康心理现象,就必须靠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身的学习。以个人的修为和外界的教育不断扫除心灵的灰尘,保持一片明净的心灵净土是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必修课。

2、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洒满内心世界

我们常常以“阳光女孩”或“阳光男孩”来形容充满正能量的人。正能量给人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向上的力量,正能量教育也是一种心理健康科普课。孩子们打开心灵窗户,积极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良好教育,人人争当阳光孩儿是家庭的期盼、学校的寄托、社会的众望。

一个人身心灵健康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健康教育不是虚设的空架子,它是关系到每个人身心健康的生活质量问题,与生命质量息息相关,所以健康教育不当口号,要当行动。

健康教育贵在坚持!

上一篇:防疫知识线上学 海南推出系列健康教育课程
下一篇:公共健康教育需“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