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栏目:健康教育  时间:2020-03-21
手机版

??? 1月27日,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昙华林社区干部给楼门按钮消毒供图/新华社

关注肺炎疫情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疫情防控进展,我们将加大新闻发布频次。”1月27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国家卫健委共派出7个督导组,赴北京、河北、上海、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市开展督导,重点督导联防联控机制运行情况、值班值守情况、疫情监测落实情况、医疗救治工作情况、街道乡镇社区村防控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情况等。

[截至27日18点 全国确诊感染病例共计2835例

据央视新闻消息,截至27日18点,全国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病例共计2835例,其中出院57例,死亡81例。]

以社区为网格

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社区是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切实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将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目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刻”,他提到,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包括农村社区的动员能力,实行地毯式的追踪、网格化的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才能有效实现防输入、防蔓延、防输出。

“要进行外来人员管控追踪,入网入格入家庭,这是当前社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根本手段。”

他说,要以社区为网格,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重点追踪来自疫情发生地区武汉市的人员,进行居家医学观察14天,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输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解释说,“包括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就诊信息的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的管理,包括环境治理以及物资的准备,密切接触者的管理以及协助疫点进行消毒等等。”

社区工作人员要避免疲劳作战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冯录召说,参加疫情防控的社区工作人员,也要非常注意自身的个人防护,尤其是接触到疫区返回人员、可疑的症状者或者密切接触者,接触时要佩戴口罩,医用口罩、外科口罩,每日2次测量体温,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社区办公场所也要备置体温计、口罩或者手消毒剂等常用防控物品,增加开窗通风、清洁和消毒频次,做好消毒清洁的记录。还要做好工作和轮休的安排,避免疲劳作战、连续作战,确保工作人员得到足够的休息,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现在还有一些地方行动不迅速

农村成为防疫战的薄弱环节

“现在正值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前大批人员从城市返乡,春节期间也有走亲访友,农村的医疗条件还相对比较差,成为眼下防疫战的薄弱环节。”

贺青华说,要把这个短板补齐,首先要把基层党组织动员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

“现在的确还有一些地方行动不迅速,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还要组织专题电视电话会进行督促督办,我们将采取措施,对一些工作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我们会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名义督促督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答记者问

如何解决社区医院人手不足问题?

贺青华:要求各地掌握基层力量,加强人员调配,开展咨询和分时分类预约筛查,疏解门诊流量,必要时对条件差的要指定专门的、有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点对点、机构对机构、人对人的帮扶,解决一些地区能力不足、条件不够的问题。

社区排查中居民能做些什么?

冯录召:所有的居民都应该积极配合社区的防控排查工作,尤其是在14天内去过武汉,有旅行史或者居住史的人员,要尽快到所在社区或者村里进行登记,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他建议,自离开疾病密集的地区,比如从武汉回来14天内,连续每天要进行健康的自我监测,每天2次测量体温,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接触机会。

如果出现了可疑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或者咽痛、呼吸困难,甚至腹泻、肌肉酸痛等等这些症状,因为本身有疫区旅行史或者居住史,所以应该特别注意,应该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到发热门诊或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诊,并且如实告诉医务人员有暴露的情况。

就医途中也要特别注意,前往医院的路上要进行良好的防护,要佩戴口罩,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路上打开车窗,同时和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远离其他人,如果污染了交通工具要对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如疫情没有改善会不会考虑再延长假期?

贺青华:通过专家研判,适当延长假期,让工作人员或返城的人员在家里适当多留一点时间,有助于阻断可能的聚集性传播。

延长假期让大家能够更多地留在社区、留在家里,这对于疫情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下一步如何,卫健委将密切关注疫情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进展,再进一步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文/记者 孟亚旭 供图/新华社

探访

阻击疫情 北京基层医院群防布控

昨天下午2点,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第一道门内站着一位女护士,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全副武装之下,只有耳朵上的红色耳环掩饰不住过年的气氛。她的任务是手持体温测试枪,给每一个进门的人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37.3度,还要予以登记。“一天下来也就抬胳膊测200多回吧。”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疫情之下,北京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应战,布下了一张阻击疫情的大网。

据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锦介绍,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对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健全预检分诊管理制度,成立院内感染防控工作小组、物资保障组、健康教育宣传组。中心还与属地办事处联系沟通防控工作,同时根据了解到的人员名单,及时联系核实信息,做好健康指导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做好自我防护。

在离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远的垂杨柳医院,急诊中心主任顾伟向北青报记者展示了疫情初期就布置好的急诊隔离病房。这隔离病房是用抢救室改装而成的,配备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心电检测仪、深静脉穿刺等设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日常接诊中筛查出可疑病例,然后上报医务处、留标本送市疾控中心检测,同时留病人在隔离室,对有过武汉接触史的病人即使不发热也要登记。”他说。

在不远处的垂杨柳医院发热门诊,一位中年男子带着母亲一起来就诊,他表示没有武汉接触史,但母子二人体温都是37.3度,身上不舒服,心理上担心,所以来看看。分诊台的护士表示体温超过37.3度才属于发热门诊接诊范围,老人忙说“今天有一次到37.5度了”。“那我们就能收!”护士痛快地接过病历本。

作为朝阳区东南部医学中心,垂杨柳医院开设了24×7×365持续开放的发热门诊,1月20日开始不间断有武汉旅行或生活史的发热患者前来就诊。面对发热门诊每日剧增的接诊压力,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落实疫情防治措施。如果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情况,将给患者和陪同人员提供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随后,工作人员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了解是否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等信息,进行预检分诊登记后,引导患者至发热门诊有序就诊。通过多批次增加医护团队,医院为周边百姓搭建起防疫的第一道防线。文/记者 雷嘉

上一篇:海兰江畔疫情防控观察小记
下一篇:越是艰险越向前 众志成城战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