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父母如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栏目:教育机构  时间:2022-11-29
手机版

  阿华妈妈带着阿华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中心。和阿华妈妈面谈完,我把阿华请进了咨询室。阿华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头发半挡着眼睛,低着头。我发现阿华的手腕上布满了许多道伤疤,散乱没有规则的重叠在手腕上。

  

  我看着阿华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以告诉我吗?”

  阿华低着头说:“期中考试没考好,我真笨,我恨自己!”

  “谁都不能保证每次都考好,有些时候需要相信自己,对吗?”阿华未置可否,间歇性沉默。

  “还有什么伤心事吗?在家里有吗?”

  “在家里,我经常想妈妈。爸爸有时骂我,进入八年级后,成绩一直下滑,没有人懂我的心,也没有人愿意帮助我。”

  “所以,你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像你想的那样美好,就经常自己伤心流泪?”

  我没有说出“自伤”这样让她心痛的字眼,用同理心安慰了她几句,接着用肯定的语气说出她追求更好目标的希望,并和她说到,很多事情都有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

  随着谈话的深入,阿华开始主动叙述她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坦言自己并非想自残。我也干预过很多个像阿华一样的来访者,她们年龄基本上在12-16岁之间,大部分集中在14岁左右,都有划伤手腕的行为,并且女孩子居多。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这些来访者没有一个是为了自残而伤害自己。反之,有一个来访者说:“划伤手腕我不疼,而是觉得很平静。”大多数划伤自己的青少年从未想过自残,而是可以让心里的痛苦平静下来。这种行为叫作非自残性自伤,是指青少年在无自残动机的情况下对划伤自己的身体,且不被社会所认可的行为。

  非自残性自伤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通常发生在13或14岁。这个年龄段,青少年正处于发育迅猛的青春前期,生理和心理正发生强烈的变化而又远未成熟,内心里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情绪变化较大,加上社会阅历浅和学业压力大等诸多原因,造成他们出现很多的病理性记忆。

  划伤自己的行为与青少年在生理、精神上的正常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负面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抑郁和焦虑情绪都和负面情绪相关。边缘型人格障碍、抑郁症也可能与自伤行为同时出现。

  对于青少年来说,负面情绪是导致他们自伤的最普遍原因。当负面情绪严重时,他们选择用身体上的疼痛转移和减缓精神上的痛苦,这是一种缓解心理压力和释放负面情绪的方式。

  

  上面讲的阿华就是这样的例子。通过和她的交谈以及和妈妈的沟通,我得知阿华的父母在她7岁时就离异了,她判给了父亲。父亲后来再婚,对她疏于照顾,一旦阿华有哪里做得不好,就会非打即骂。妈妈远走异乡,一年见不到一面。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对她好,可是两位老人体弱多病,对阿华的照顾也不能够周到。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进入青春期的阿华时常感到孤独与无助,她缺少温暖和关注,缺少交流和陪伴。她知道自己从原生家庭中得不到正常孩子的“家庭待遇”,所以她希望自己学习优秀,拿到班级前几名,以后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将来能自食其力,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出现的情感缺失,让阿华觉得自己内心空荡荡的。同时学习的压力和考试的挫折,导致她的认知发生严重偏差,出现了病理性记忆。当负面情绪累积,却得不到有效释放时,她只能用划伤自己的方式来让心里的焦虑和痛苦得到平静。每当用刀片划伤胳膊,血液流出的疼痛都让她觉得很爽,好像这样才能让自己感觉到存在感。

  然而,划伤自己之后,精神的空白与情感的缺乏仍旧还在,而且程度越来越深,阿华手腕上的伤口越来越多,她心里的病理性记忆也在不断叠加积聚。

  非自残性自伤的行为在我们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发生,阿华只是其中一个缩影,面对不断攀升的发生率,家长应该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知识,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帮助。

  孩子是否与其他人共用自伤工具,这有可能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询问孩子用了什么工具,以及是否与他人共用。如在学校,需要将情况全面反馈给老师,采取策略来减少可能存在的其他危害。

  青少年的群体自伤行为越来越常见。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特殊群体,自伤的行为与负面情绪也许没有相关的联系,划伤自己的行为仅仅是群体联系和成员身份的一种手段。家长要识别自伤行为是否是群体性的,如果是,要想办法确定所涉及的青少年、划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严重性,以免造成更大程度、更大规模的伤害。

  非自残性自伤最常见的动机是缓解心理压力和释放负面情绪。青少年也可能会通过划伤自己的行为去给周围的人造成影响,希望让自己被留意到、引起关注和重视、获得家人的陪伴、满足自己的要求,或者通过自残来操纵别人等。部分青少年则是希望通过自伤来获得一些相对好的感受,比如控制感。还有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空虚无聊,划伤自己则是为了让自己重新感觉到强烈感情的一种方式。她们还可能是对在自己心里非常重要的人感到异常失望和愤怒,而伤害自己是考验和拉回亲密者的最后方式。

  家长要时刻记住一点,青少年想要缓解痛苦的心理需求没有错,只是获得平静的方法需要重新寻找。我们要认可划伤自己行为发生时他们的感受,但不要认可划伤自己行为本身。

  在专业的心理干预过程中,家长也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引导他们多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家长或许不能帮孩子们改变问题,但能帮她们改变心理状态。

  通过记忆重组的心理干预,阿华目前已经能够正视自己的家庭状况,她学会了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能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现实生活,悦纳自我。阿华的妈妈和爸爸也做了很大改变,妈妈尽可能地弥补对阿华成长陪伴的缺失,爸爸也改变了以往说教谩骂的教育方式。阿华对我说,她能感受到父母是爱她的,现在经常和妈妈视频,内心安定温暖了很多。她会好好努力,长大后成为一个独立、坚强、乐观的人。她说她很感谢我,把她从一个自我深陷的泥潭拉了出来,她也想学习心理学专业,想帮助像她一样、家庭环境有点复杂、迷茫而又自卑的孩子,她想做一个施爱的人。

  我非常理解阿华如此年龄就要面对如此复杂家庭关系的不易,更钦佩她小小年纪就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善心。“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相信阿华一定会实现她的理想的。

  举报/反馈

上一篇:盯上高考志愿填报,夸克的搜索野心
下一篇:怎样学好初中的阅读理解?学霸说:做到这3步9点,轻松满分

最近更新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