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十大需要解决的问题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0-02-10
手机版



尽管我们的教育,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以教育本身的庞大体量,以及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这里那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有些(如学生负担)甚至久为人们诟病且难以解决的。作者粗略梳理一下,觉得在教学层面,大约有十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一、什么该教什么不必教

长期以来,作为老师,从来就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从来也没有怀疑过,因我们相信专家学者们编排教材的内容时自会有其道理,而他们,无论其专业和眼界都是我们不可企及的。然而或许是他们百密一疏,或许是咱凡眼不识珠,我感觉到有的内容也许是不必教的。

比如现在一年级数学有这样的内容,教学生认识上下左右前后,以及谁谁排第几等。这些内容,我觉得除了教学生认识左右具有现实意义外,其他都是不必教的。因为左右的认识,是学生在排队形时就要用到的。而上下以及排第几等并不马上有作用,而且随着学生生活经历增加,自然就会的,所以其实不必教。

因了这个例子,我想,会不会其他方面也会有些不必教的内容呢?

二、什么可教但不必死记

多年来,在教学上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让学生重在理解,即通过 理解去记忆,除了一些必要的知识须死记外,(比如一些数学公式有的学生暂时不理解),一般是反对死记硬背的。然而现在在教学上,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近义词、反义词,让学生死记有什么作用?再如古诗的学习,一些古字词的解释,是为理解古诗内容的需要,把古诗翻译成现代文,可使学生对诗意理解得更透彻,也能从对比中感受到古诗言虽简而意蕴深长之美。可是,有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吗?

其实不必,因为,假使有学生不喜古诗,仅仅去死记硬背教材的那几首几句,有什么用处。而如果有学生之后热爱古诗,经常翻阅吟诵,自然会自己领悟诗中古字词的意思,也无需现在去死记硬背。相反可能还会因为强求死记硬背而使学生对古诗产生条件反射性的厌倦。

其他方面可教而不需死记的也还会有的。



三、什么必须教却不应考

现在我们学生要考的东西太多了,所有学的知识都要考,甚至还要超越。但分析一下,有些内容是必须教的却是不应该考的。

比如语文教学中的给课文分层分段,概括层意段意课文内容中心思想等。这在语文课中是必须教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是由一段一个意思,或一个长段中一层一层有条理有顺序地叙述的,然后又如何组合成为一篇文章的。通过解析课文,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一般的叙述方法,结构特点等。教这些是为学生写作文做铺垫的。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人人会这样去分析文章的。

我在别的文章中指出过,现实中,谁看文件,报纸要分段才能理解内容的?在《阅读题真相》一文更作了较为详细分析,指出考这类阅读题实际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这只是一个例子。总之什么必须教却不应考,我想其他科目也会有的。

四、什么题目该出什么题目不该出

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各样的题目泛滥成灾。我在《教育减负,不再没有办法,只等一声令下》中已举例说明。许多目的重复的题目,刁钻的题目,故意弄得复杂的题目------早已令一线老师以及家长叫苦连天,学生苦不堪言,为什么出题的人就充耳闻呢?



五、什么样的题目有什么样的作用

这一条连着上一条来说,各种题目之所以泛滥,很大的原因在于出题人仅仅想着使题目新颖,却没想到,你这一“新颖”,要让多少师生疲于奔命。而众多的不必要的题目,要白白浪费掉师生多少宝贵的时间。如果以鲁迅先生的话说,“无端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的话,这是多大的罪过?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这个关,让出题的特级老师也好,专家也好,把所出的题目的目的作用进行说明,并收集一线老师的意见,把没用的题目去掉。

六、教育教学是遵循学习的规律还是依从教者的意旨

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是所有老师耳熟能详的话语,也是专家领导在教育教学会议上常提到的。但现实的教学却是另一回事。如果不是本文的目的只是提出问题,我将读一年级孙子的期末复习题和试卷晒出来,大家就知道了。那就是超出课本太多了,可我一点也不怪孩子的老师。我知道他们也是不得已的,因为不这样的话,有可能应付不了统考。

还有,本人在《最令学生头疼的“阅读”题,真相是什么?》一文中分析过,这种题目也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就是不符合学习规律。而我的《重中之重-------》一文的分析,更证实了整个语文教学是偏离人类学习语文的规律。只不过这种整体偏离是逐渐形成的,但大量的阅读题不断地将难度下移却是过来不久的事。

总之,教育教学要提质增效,有必要重新审视探究学的规律,而不是笼统地提“教学规律”,到头来演变成只有想当然的教的规律。



七、让教师主导教学还是让管理部门主宰教学

本来这应该是不成话题的,教育管理部门也不会承认他们主宰教学。因为他们并没有规定教师上课该如何教。当然,说“主宰”或是过重,但深度影响可能不假。其影响在于管理部门拥有的,规定要用怎样的练习题,拥有期中期末(尤其期末)的出题考试权。这种越俎代庖的权利,使一线老师的教学变成围着考试转,围着上面发下来的练习题转。

越是乡村学校受到的影响越大。作者在职时深有体会,因为农村学生大多数没有能力做那些题,但又不能不做。老师完全没有稍微降低要求,采取符合自己学生的程度的教法。作者在《大一统管理法,使教育------》一文做过分析。在文中指出过,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放权,让下面发挥主动性,取得了巨大成就。唯独最复杂,最具不同特点,最需要灵活处置的教育教学,却统得最死。“全国孩子同读一本书,同做一道题”,早就有有识者提出这个问题,可是似乎没有最统只有更统。

不解决这个问题,教育怎么“活”起来?

八、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还是要让学生放飞思想

这一条的答案人人肯定是后者。可实际在教学上,前者的成分有可能超过后者。比如语文的反、近义词,组词、填词(成语),古诗等等,反复做题,这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吗?

我在《教育减负-------》一文中举的数学题例子,一个简单的四则运算顺序检测,足足派生出不必要的11个“填空、选择和判断”小题,学生也不得不反复做才能熟悉,其实也是一种“死记硬背”。

因此,若要真正让学生放飞思想,就得去除死记硬背型的题目,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题型。



九、《课课通》等类型的教辅书是助推教育还是危害教育

这个问题虽不在教师的具体教学中,但与学校教育关联太大,故列为一个问题。就个人的看法而言,我觉得是不利于教育的。

我曾在《绞杀中国儿童思维的另一根绳索》一文中,详解了这种教辅书的弊端。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什么样的问题答案都能在“教辅”这个“箩筐”中找到时,学生就不需要思考了,更无需“创新”思维了。比如动物园里的老虎,长期只在筐中吃到食物,就会丧失在野外捕食的本领。

也许不能否定其没有一点正面作用,但长期使用,与教育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宗旨是否冲突,有待众人的评判。

十、铺天盖地的冠以各种亮丽名目《作文选》,对作文教学是利大还是弊大

跟九条一样,个人认为其弊大,所以列为问题。

本人在《你家的孩子怎样学习作文,你知道罪魁祸首是谁吗》一文中,专谈这个问题。不妨摘录一段如下。

“一本又一本的命名五花八门的《作文选》,穷其一切题材和写法,让年幼的学生没有了一点自己的想象空间,只能模仿只能抄。这怎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呢?任你把培养创新能力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现实是残酷的。

当我们想着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之问的时候,当我们多少怀着酸溜溜的心情,看着邻国日本一年一个诺奖的时候。我们该想到,原来我们的学生,像那密林中的小树一样,只能顺着大树的缝隙生长,已没有了自由伸枝展叶的空间。”

有兴趣的朋友可看原文,不长,千字左右。当然,不认可其观点亦无妨,包括以上所有问题。

假使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一番讨论,或否定或补充,都能使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会不定会有益处。

B

上一篇:疫情防控 | 停课不停学,打好“战役”保教学
下一篇:疫情防控不停学,八里湖新区一小名师陈迎亮开展线上教学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