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创新成为深圳基础教育闪亮名片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深圳科技创新教育大会举办,图为圆桌论坛。

唐叔贤。

刘根平。

李志利。

王玉玺。

郭其俊。

11月27日,“智育未来”2019深圳科技创新教育大会在深圳市少年宫举行。本次活动由南方日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深圳市科协,深圳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知名企业以及各中小学负责人近500人出席活动。

在科技影响下,教育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如何让科技为教育赋能?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这些问题引发与会者的关注与讨论。当日,在主旨演讲与圆桌论坛环节,教育界、科技界以及企业界等大咖围绕“新时代下科技创新教育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述与分享,他们认为,“唯有变革理念、融合课程、颠覆评价方能破局当下科创教育”。

已形成培养学生科创精神的深圳路径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科技创新教育则是一个全新的、关键的命题。它对青少年的意义不仅仅是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更有益于青少年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当前,深圳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已经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深圳市科协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张治平指出,从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建成5G全覆盖的智慧校园,到福田区、盐田区探索打造“未来学校范式”,这些都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看来,深圳已逐渐形成一个以城市创新为平台、以企业创新为龙头、以学校创新教育为基础、以构建阶梯式人才队伍体系为特征的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

深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姚一勤透露,深圳市教育局在2018年底就开始谋划和编制《2020年—2025年创新教育五年规划》,未来的基本想法便是让深圳的教育创新成为深圳基础教育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作为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区,深圳形成以课程形态变革推动学生科创精神培养的深圳路径,诸多创新科技教育模式应时而生,不少科创教育特色学校风起云涌,大量科技创新项目脱颖而出。

为发掘和宣传深圳科技创新教育实践经验,南方日报、南方 于今年10月初启动了“深圳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深圳科技创新教育示范项目”等征集活动,收到了包括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校等在内的上百家单位报送的近两百个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各区教育主管部门选送的足以覆盖一区影响一市的教育改革,也有教育研究机构的实验性试点改革,更多的是来自深圳各大中小学的各具特色的改革创新探索。

经过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三方专家评审团的评定,最终评出深圳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等奖项。活动现场公布了深圳“十大科技创新教育示范项目”“十大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等四项大奖。

深圳科创教育优势与压力并存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的科创教育如何与深圳城市定位相匹配,如何更好地先行示范,成为越来越多深圳教育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当日,在圆桌论坛环节,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助理、深圳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南山教科院院长余耀贤、盐田教科院院长李天才、罗湖教科院常务副院长付培之和优必选教育业务副总经理马萍作为嘉宾,针对深圳科创教育相关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深圳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有人说,在中小学教育语数外是‘正餐’,科创教育是‘营养品’,你怎么看?”对于这一说法,李天才较为赞同,他认为在中国现有高考制度下,一般家庭非常重视孩子的语数外课程,而且也能给学生打好基础,所以把语数外当成“正餐”说法有其道理。他同时认为,要想让学生健康发展,除了“正餐”,也需要科创教育这样的“营养品”,因为学生能从科创教育中学到如何应用知识、探究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深圳,科创也慢慢变成‘正餐’,特别是小学科学,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已经能跟语数外相提并论了。”

在余耀贤看来,数理化和科创教育不能割裂,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维度的教育整体。他认为:“在数理化中加入科创教育,在科创教育当中也渗透了学科教学,这之间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同时,也应该搭建更好的平台让有天赋的孩子成长,让他们具备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基础学科更像碳水化合物,科创教育更像优质蛋白质。”马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她看来,如果想探寻学习的意义,首先要知道“箭靶”在哪里,而科创教育就跟“箭靶”一样,“让孩子知道基础学科的最终使用目标在哪里。”

深圳科创教育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比有何优势或短板?对此,毕亚雷表示,“深圳科创教育已经逐渐从科研单位、企业慢慢走进了课堂,这在全国都是做得比较好的。”他举例称,比如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60多位博士们就走进中小学课堂为中小学生带去科技前沿知识等。

付培之则认为,深圳科创教育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及初高中教育衔接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李天才指出,深圳的科创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是开放的城市,也是年轻的城市,政府为创新提供很多很好的政策支持。良好的生态链也让深圳成为创新型城市。”但同时也有部分短板,“从政府层面的机制、体制设计、顶层设计方面,包括课程体系的设计、平台搭建、项目落地方面都尚有不足,仍需汲取优势地区的经验。”

■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唐叔贤:

教育要寻求多元化

唐叔贤指出,STEM教育在未来10至20年都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这个领域中美人才储备不一样,美国高中、初中只有39%的学生在物理方面受到超过一年的教育,高校毕业生只有40多万人占比18%从事STEM领域工作,中国则有400多万人,占比达58%。

“全球都对中国最近20年的发展很惊讶,觉得一个国家怎么能够发展得这么快,这得益于创新教育。”在唐叔贤看来,虽然中国的创新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要居安思危。他认为,需要在教育中寻求多元化,“有的人可以做复杂的事,有的人思维宏观,有的人遵守规则,有的人喜欢独立思考。”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刘根平:

科创时代急切呼吁“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

“南山区是‘中国硅谷’的核心区,上市企业达161家,且绝大部分为创新高科技企业。绝佳的科技土壤,为南山区践行科技创新教育的路径奠定基础。”刘根平在题为《科技创新教育的南山路径》的主旨演讲中说。

西丽小学《磁悬浮地震仪》获得第69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华侨城小学作品《眼肌力检测仪》获得第69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和2017世界创新力金奖……谈到南山区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刘根平表示,南山区已有24个学校获得“深圳市优秀创客社团”称号,还孵化出了一批发明专利。

“21世纪技能中最重要的是创新与学习的技能,南山区的创新教育和课程改革,正紧紧围绕这一技能的培养而展开。”刘根平说。具体而言,南山区以六大探索践行科技创新教育。第一条路径是顶层设计从幼儿抓起。2013年,南山区教育局发布《南山区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内容设计便从幼儿开始。第二条路径是整合资源、丰富创新教育内涵。2008年,南山区教育局与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启动“少年科学家培养计划”,整合社会的高端科技教育资源全面推动科技创新教育。

此外,开展中小学、大学企业伙伴计划,成立少年创新院,都是南山区科技教育的亮点做法。刘根平表示,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南山区教育局率先在全国开展人工智能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创新型教师”“只有创新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创新的学生”,刘根平介绍,目前,南山区大力倡导“教师3.0培训”,教师从“Teacher”到“Leader”的转变,在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对于科学创新教育,刘根平认为,创新教育本质上是发现和唤醒学习者的潜能和主体意识,并引导他们不断超越现实,构建未来的过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挑战、宽容、沟通和支持的环境,即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他表示,科技创新时代急切呼吁“高技术”和“高情感”的平衡。“这实际上就是处理技术和人文的关系,包括沉迷网络技术控制、人类的技术恐慌等,都应该在‘高情感’当中找到答案。”

盐田区教育局局长李志利:

以学习方式变革为内驱力打造科创教育示范城区

“盐田在深圳属于体量和规模较小的区,但在科创教育方面一直保持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李志利表示,近年来,盐田区以学习方式变革为内驱力,以课堂革命为突破方向,从顶层设计到整体推进,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凝聚全区科技创新的合力,努力打造科创教育示范城区。

李志利指出,学习方式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为了推动全区各校的学习方式变革,盐田区通过成立学习方式变革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新型的学习方式;树立片区学习方式变革样板校,以样板校带动片区各校深入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经过全区的努力,盐田区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模式区域实践研究》,致力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与指导。今年4月,盐田区教科院向社会发布了《让学习更真实地发生——深圳市盐田区面向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变革行动方案》白皮书,提出了“基于体验的学习”“基于表达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创造的学习”五大类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22种学习方式,其中STEM学习和创客学习均被纳入“基于创造的学习”中。

据介绍,盐田区教育的特点是规模和体量较小,这也决定了盐田教育要走“优而精,美而强”的发展路线。针对这一特点,近年来区教育局在未来教育和智慧教育建设上精准发力,推动全区未来教室和未来学校建设。

在当日的主旨演讲中,李志利表示,盐田区的智慧教育经过三期工程建设,构建了“一体两翼”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区公办中小学未来教室100%全覆盖,建成了深圳首家、全国领先的智慧教科研中心,打造了全市领先、全区第一所高起点未来学校——梅沙未来学校,初步构建了第一个区域“人工智能 ”智慧教育生态系统,5G、4K、MR/VR/AR、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

下一步,盐田区还将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智慧管理平台等重点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重点在人工智能、STEM教育、项目式学习等领域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积极打造全国智能教育示范区。

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

打造教育智能体 构建龙华“积极教育”生态

“人类的文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未来信息量、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应用程度都以几何级的指数增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学习速度不断加快。这些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日,王玉玺以《科技引领,打造教育智能体,构建龙华积极教育生态》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王玉玺在演讲中指出,龙华区定义的积极教育核心就是秉持积极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手段,寻求积极的效果。而教育智能体便是以信息时代下的人工智能技术(AI)赋能教育为核心,围绕教育主体与教育场景,构建一体化跨域协同的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体。智能体便是在数字孪生基础上,让教育数据从生成、分析、闭环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为教育教学所用,利用数字世界强大的模型构建能力和计算力,驱动整个教育生态走向智能。

“如果说积极教育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一种新教育理念,那么教育智能体,就是在新的信息时代下,以未来技术打造的科技教育智能平台。”王玉玺指出,根据未来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龙华教育资源实情,龙华区教育局制定了《龙华区“教育智能体”建设规划(2019—2021)》并以项目为驱动开始实施。通过实施“三龙计划”构建AI 系统。龙华区教育局与腾讯合作“AI ”系统构建与“AI ”教育治理;与讯飞合作“AI ”学生成长和“AI ”教师发展;与华为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基于“5G IPv6”环境下,以“AI ”为核心能力的龙华教育云综合平台。

为加快推动学校教师提升信息素养,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龙华还启动“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开启教师联合培养模式。“与腾讯联手打造CTO培训体系,派教师学习互联网思维、产品运营方法、教育云架构、微信生态下的校园AI应用、机器人创新体验、智慧校园方案设计等课程,让教师更快更好地掌握先进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

在王玉玺看来,技术 平台 师资是未来科技创新教育生态发展的基本要素,未来,龙华区也将以新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构建一体化跨域协同的教育智能体,形成闭环的科技创新教育生态。

福田区教科院院长郭其俊:

鼓励区域学校探索不同形态科技课程

郭其俊发表了名为《创新 融合 突围——福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之路》的演讲,以创新、融合、突围三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福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之路。

“我们鼓励区域学校大胆建立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实践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本土化落实和普示化实施,探索不同形态的科技课程,出现百花齐放的形态。”郭其俊介绍,福田科技创新教育的征程还在路上,正所谓困难与期望共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福田将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努力开放科技创新教育跨学科、跨学段的连贯课程群;全力打造一体化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采写:徐峰 史青玉 叶淑萍 张秀娟 陈熊海

统筹:刘丽 孙颖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上一篇:广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着眼基础教育
下一篇:济南市市中区第二届基础教育发展国际研讨会圆满闭幕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