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有业内专家提出,教研员不仅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指导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更是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我觉得这种表述很贴切。”刘卫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长期以来,北京市西城区非常重视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员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我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过———”刘卫东坦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刘卫东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研员专业能力的提案》。提案对教研员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当前教研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教研员队伍年龄老化,自我专业提升不及时,缺乏长效的教研员培养机制,考评制度尚需建立健全,还存在着教研与教学脱节的现象。教研员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虽属教师系列,但因其所在单位为非义务教育性质,不能享受与一线教师等同的岗位和薪级工资。

  “随着新中考、新高考的推进,如何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开展适应新高考、新中考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诊断与学段个性化分析、复习策略研究与指导、课后作业与练习选编,这些都对教研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研员的培养和再学习至关重要。”刘卫东表示。

  注意到这些实际问题,刘卫东在提案中建议,要明确教研员准入条件,合理规划教研员的配置,从各中小学考核调入“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业务素质较高”和“职业道德良好”的一线教师,在年龄结构上做到老中青合理配置。同时还应逐步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让教研员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

  在教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刘卫东还就此问题与其他委员们互动交流,而她的建议也得到了委员们的充分认可。“我们希望,把教研员的职后进修培训纳入到各级骨干教师进修培训计划之中,制定教研员考评机制,激励督促他们自觉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教研队伍的研究素养、指导水平和专业能力。”刘卫东还呼吁,要重视提高教研员的待遇,不仅保持在政治荣誉和学术荣誉上要与一线教师等同,还应适当提高教研部门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的比例,在岗位与薪级工资上参照一线教师标准。

上一篇: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厉害?看到英国的超市,不禁笑出了“猪叫”
下一篇:2019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代表畅谈基础教育交流合作美好未来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