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项入评,全国领先!浙江基础教育这些工作获教育部肯定!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重磅好消息!近日浙江基础教育4项案例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201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优秀案例!这4项案例分别是:互联网+义务教育入学预警机制推迟上学放学后托管服务

  据了解

  各省市自治区一般入评1项

  我省推荐的4项全部入评

  为入评最多的省份之一!

  

  这项优秀(典型)案例评选工作从去年开始,旨在总结推广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之举。2019年初,我省《办好教育民生关键小事——浙江网上家长学校篇》入评2018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工作典型案例。

  一起来了解下“浙”些案例~

  

  身虽远,声相近,心相通

  “互联网+义务教育”让乡村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推进城乡中小学校结对帮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乡村教育振兴,解决“农村弱”问题。列入2019年浙江省政府10项民生实事之一。

  精准结对帮扶

  建立了以县域内为主,市域内跨县、省域内跨市三种城乡学校结对形式,全省有1458所学校有效结对,形成每3年1轮、不少于2轮的稳固结对帮扶关系。结对的学校数占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30%,受援的乡村学校数占全省义务教育乡村学校总数的60%,首次实现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受援全覆盖。

  四种帮扶机制

  建立以城乡同步课堂为主,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课集体观摩等四种形式的帮扶机制。四类结对帮扶活动在结对学校共开展5万余次,其中同步课堂开课量达2.9万人次,参与师生236.1万人次。结对学校100%建成满足城乡同步课堂的远程互动教室,100%开通“互联网+义务教育”专项网络空间,并共享过程性资源3.8万余条;推送优质教育资源2687个,单个微课资源最高访问量超20万人次。

  

  根据第三方评估显示,全省结对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家长平均满意率分别达89.1%、92.5%、85.9%。省政府“浙里督”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由你说了算”公众评价,该实事浏览量达400万人次,参与评价57.3万人次,好评率一直高居99.7%。

  预而告之 警而示之 理性选择 有序入学

  浙江全面建立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推动的农村人口城镇化、外地人口本地化、流动人口常住化,城镇人口不断导入,义务教育“城镇挤”、部分地区出现了学区内户籍生入学爆棚现象。建立户籍生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引导家长理性购房迁户、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有序分流超招生计划的户籍生。

  加强部门协同

  教育部门与户籍管理部门建立户籍生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准确采集近1—3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各公办学校学区内户籍生入学情况的历史数据,全面分析掌握各学区户籍生消长情况和热点学区户籍生入学情况走势。曾实施过分流的学校要纳入重点分析范围。

  科学设定入学预警两道警戒线

  招生当年对采集的学区适龄户籍生人数达到招生规模人数90%及以上比例的学校,界定为突破第一道警戒线,应发布户籍生入学的黄色预警;达到招生规模人数100%及以上比例的学校,界定为突破第二道警戒线,应发布户籍生入学的红色预警。

  明确预警发布时间

  招生当年户籍生入学黄色、红色预警信息一般应在上一年的12月底前、招生当年3月底前各发布一次。未来1—3年户籍生入学黄色、红色预警信息的发布安排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200多所中小学发布预警信息,仅杭州就有76所学校参与发布。通过信息主动公开、长期公布,方便群众查阅,引导群众理性购房迁户,促进招生工作平稳有序。

  吃好早餐睡饱觉

  浙江小学全面施行早上推迟上学

  

  推迟上学,是坚持以生为本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主动回应家庭需求,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教育服务能力的民生之举。其目的在于确保小学生每天有10小时充分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

  务实推进推迟上学改革

  贴近学生、家长等的实际需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年段之间多样化、差异化实施推迟上学改革。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因地因校因时安排,不搞“一刀切”。

  合理安排小学作息时间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最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冬季还应适当延迟。鼓励各地科学论证,大胆创新,合理安排上下午课时及课时教学时间。

  把握好推迟上学工作的重点环节

  学校要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全面调查充分沟通,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定推迟上学工作整体方案。妥善安排早上值勤管理和早到学生活动。

  健全工作制度

  包括家校衔接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值勤制度、志愿服务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确保推迟上学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截至目前,全省有80多个县(市、区)推行小学推迟上学,属全国首例。省内外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反响积极、热烈,学生、家长、老师普遍支持。

  破解小学接送难

  全面实施放学后托管服务

  

  开展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是帮助家长破解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接送学生难题、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的关键小事,同时它是在学校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由学生所在学校为主具体承担的具有公益性、非普遍性的托管服务。

  鼓励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目前我省托管服务收费基本分三种形式,一是地方财政全补助,二是地方财政补助和适当向家长收费相结合,三是面向家长适当收取托管服务费。

  明确托管服务费具体标准

  由市、县(市、区)发改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提出意见,报地方政府确定,向社会公布,并报省发改委、教育厅备查。省发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托管服务收费的指导。

  建立托管服务运行管理机制

  各地托管服务对象一般应按“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学校核准、统筹安排”的机制确定,严格准入,自愿为主,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的托管。对家庭困难学生予以财政补助。

  

  全省所有县(市、区)市均已实施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全省有刚性需求的小学都已开展托管服务工作。开展托管服务的小学达3040所,占全省小学数的82.3%。有165.6万名小学生接受校内托管服务,占全省非寄宿制小学生总数的49.5%。

  在看点这里

上一篇:云南:攻坚克难补齐短板 加快基础教育发展
下一篇:北京将集中录制基础教育课程资源 通过网络等方式播放|北京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