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模式”逼近基础教育公平的终极版本

栏目:基础教育  时间:2021-08-04
手机版

继2021年7月初“学区房宇宙中心”——北京西城区全面实施掺沙子式的多校划片,为“学区房热”退烧之后,近日深圳也在拟大招,用“基本法”为基础教育招生定规则。

正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的“深圳模式”和现有其他地方的调控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我看来,已经无限逼近削平学区房、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终极版本。它有三大特征:地方立法;打破户籍壁垒;教师轮岗制度。

和其他城市以地方政府部门文件形式进行调控不同,深圳把基础教育招生规则纳入了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法”——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这项立法的重点是解决民生领域的“痛点”和“堵点”问题,包括教育、住房、就业、医疗。

该《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市政府应当实施科学合理、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重点是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为深圳是座移民城市,非户籍人口早已超过户籍人口。

基础教育领域,《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的两大基本办法,将有可能对学区房形成釜底抽薪之势:

一是推行类似多校划片的大学区招生;房子(甚至将来可能不需要房子,只需要长期租住地)与对应学位脱钩了,学区房的概念就淡了。

二是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也就是让名校的名师全深圳到处跑,由名师教更多老师,再带更多学生。这一点,是日本基础教育的精髓之一。

同样是多校划片,深圳的大学区招生政策与北京电脑随机派位不同,深圳采取的是入学积分制度,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注意这个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它为非户籍人口的“租售同权”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间,也在淡化学区房的基础上,兼顾了因材施教。

名师轮岗,名师带名师,逐渐铺平师资力量;学生就近入学,不扎堆传统名校,逐渐形成生源均衡;按志愿和积分录取,兼顾因材施教,逐渐实现租售同权。

深圳模式,将有可能成为超级大都市基础教育招生规则的终极版本,为实现基础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国民生育意愿,打下制度基础。

近半个月来,北京西城顶尖学区房价出现“松动”,甚至跳水,有德胜学区内的学区房降价超100万甚至近200万元待售。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厦门、成都、大连、南京、合肥、太原、温州等13城出手,重拳整治学区房乱象。

但是,彻底改变学区房乱象,终结房地产领域的教育内卷化现象,只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最低要求,更高目标还有两个:

一是解决拔苗助长过度教育问题,缓释教育焦虑与内卷,解放儿童天性,缓解家长焦虑,提高生育意愿。这是当下中国重中之重的大事,一切都将为之让路。

二是彻底解决大城市孩子上学、高考“租售同权”问题。大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阻挡,2019年8月底以来,大城市化战略也已经在高层形成基本共识,但是,面对2020年尚有9.64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0元以下、6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事实,指望人人都在大城市买得起房,是不现实的。因此,租售同权至关重要。

我们都期待,深圳模式步子大一些,为教育公平,打开一扇窗,铺平一条路。

童大焕(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上一篇:宝鸡中学8名教师当选陕西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下一篇:广州南沙“十四五”经济目标:GDP年均增速10%

最近更新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