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出门,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被逼迫变成“表演式教育”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闺女1岁左右的时候,我先生很想孩子,所以我带着闺女去看望老公。

  因为工作调动,老公找了个临时的公寓栖身,隔音效果不是太好。

  闺女认床,晚上怎么都不肯睡觉,并且哇哇大哭起来,我和先生想尽办法也没有用。

  正当我俩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响亮的敲门声,一打开是隔壁邻居,他气势汹汹地说明天要上班,孩子打扰到他睡觉了,让我们管好孩子。

  

  好言好语地把邻居送出去,我转身就对着闺女吼了一句:“别哭了,你没看到你影响别人了吗?”这句话似乎就是专门喊给邻居听的,好证明我们在管教孩子。

  闺女一听哭得更凶了,我心中的自责感瞬间升腾,她不过就是个一岁的孩子,因为不适应大哭,这本身没有错,我为什么要吼她呢。

  孩子睡着后,我对打扰邻居休息很抱歉,同时,也愧疚于自己对孩子的粗暴态度,决定以后少带孩子出门。

  后来,听先生说邻居跟房东投诉了我们,房东又出了新规定,不租给带孩子的房子以及带13岁以下孩子不能在出租屋过夜。

  这个消息让我心里不舒服,仿佛在外带孩子变成了一件丢人的事情,带孩子的家长跟孩子都是不受欢迎的人,去哪里都会有麻烦。

  

  很多家长不敢带孩子出门,就是怕孩子麻烦自己,麻烦他人,因为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成为众人关注或者嘲笑的对象。

  有些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家长在众人的注视下呵斥孩子,明明心里很难受,却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不这么做,人们就会认为你是“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朋友嫁给了一个芬兰人,生下孩子后,她回国与我小聚数日,临走的时候,她和我说:“国内一切很好,如果对妈妈和孩子友好一点就更好了。”

  我明白她的意思,我俩带着孩子去任何公共场合都得小心翼翼,一旦孩子哭闹,两人就迅速离开,一天下来,感觉非常疲惫。

  

  芬兰是个幸福感很强的国家,对于带孩子的妈妈也比较宽容,如果在公共场合小婴儿哭闹,大家都会觉得很正常,不会有人苛责你或者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你,也更不会有人恶意评论或者关注。

  其实小孩子哭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公共场合,却是被讨厌的表现。换句话说,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影响到了他人,你就是错的,即便错不会归结到孩子身上,家长也会落个“管教不严”之罪。

  在这样的逼迫下,家长也只能被迫管教孩子,只是为了告诉众人,我负责了,好减轻内心的负担,也让他人不把“不负责任”的帽子扣到你头上。

  

  其实,被迫对孩子进行“表演式教育”的父母也是受害者,而害他们的人,就是人人恨不得抓起来痛打的“熊孩子”。

  熊孩子的破坏力惊人,拆手办、破坏公共设施在他们那儿都算不上大事,有一个熊孩子推孕妇只是为了看孕妈是不是会流产,可以说是心思歹毒,当然,也许他只是好奇,但这样的好奇往往会害死人。

  

  众人对熊孩子的愤怒早已怨声载道,更可怕的是他们背后还有为他们撑腰的熊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行为不当,就是家长惯得。

  这些愤怒经过发酵越来越膨胀,直接波及到了带孩子的父母。

  我不管你孩子因为什么哭或者闹,也不管你孩子做事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更不管你孩子多大,只要让众人不快,你就和“熊孩子”是一类,家长管不住,就是背后纵容的“熊家长”。

  “如果管不好孩子,就别带出门”这句话丢给带娃的家长,屡试不爽,即增加家长的愧疚,又显得某些人在教育方面见解深刻。

  我清楚地记得很久之前看过的一个帖子,说的是大陆一对夫妻携子去香港旅游,因为孩子要方便,于是在街头让孩子解决。这一行为被一名香港的记者拍摄,孩子的父亲看见了,就和其发生了冲突。

  这个帖子很火,很多人就素质教育方面高谈阔论,并且指责这对夫妻素质低下,教育方法不正确。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知道很多细节被忽略了。孩子方便前,厕所排成了长队,父母等不到厕所,另外,孩子的排泄物也被妈妈接住并带走,并没有影响环境,而孩子的爸爸和记者发生冲突的原因是担心他拍设孩子的私密处,对孩子影响不好。

  父母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没有准备纸尿裤,让孩子方便的地方也不够隐蔽,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带孩子的家长,大家是不是能理解和宽容下。

  难道孩子在外面有需求要解决恰好找不到厕所,父母斥责他不该方便、太丢人才是正确的?我觉得大家更该做的,是不是应该去提醒那些大街上让孩子随意便溺的家长,看清情况再发表意见是不是更合适?

  

  带孩子出门本就是一件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智力的事情,爸妈要提起百分之百的精神注意自己的孩子,如果旁人再给他们的负罪感加点码,只会让家长心里更难受。

  当然,不是提倡大家在外纵容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如果他们的行为真的不合理或者对他人有危害,制止并告之家长的做法是正确的。

  比如我听说过一个熊孩子在餐厅因为邻桌食客不让其玩手机,而将火锅料泼在对方脸上,对付这样的熊孩子,就算给他一脚我都没意见,因为他的行为确实太过分,如果家长不管,我都想上前帮忙教育下。

  我指的是孩子的一些正常行为,譬如小婴儿的哭闹,小孩子在交通工具上不适应的一些表现等,或许他们打扰到了你,但他们自己也不是故意的。

  

  妈妈在飞机上给乘客发耳塞和糖果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一位妈妈怕一岁半的孩子在飞机上不舒适吵闹,于是给同乘的人发了耳塞和糖果,并且附带卡片说明情况,孩子一路上也很乖,根本没打扰到别人。

  大家都夸赞这位妈妈素质高,但我觉得故事的背后,却让我感觉有点难受,如果这位妈妈没这么做,孩子在飞行过程中哭闹吵到了别人,大家还能不能宽容对待孩子的正常行为?心里会不会想:“孩子小就别带出来”?甚至再一次将孩子的行为和母亲的素质低下挂钩?

  毕竟不是每一个父母带孩子出去,都会备糖果和耳塞,并且和所有人说明情况,一来太麻烦,二来开销不小,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家长在公共场合难道需要“花钱买原谅”吗?

  

  让带孩子的爸妈不出现在公共场合不是根除熊孩子的办法,"表演式教育"也不是父母在公共场合中管教孩子的最好方法,父母更要注重的,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去苛责自己的孩子。

  

  同样,让孩子学会懂礼貌守规矩,不是靠父母和旁人的指责,而是在外的个人是否约束好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比如公共场合不喧哗,售票处主动排队,让孩子亲眼看到,亲生经历,这样的教育才是潜移默化的。

  你带孩子出门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如何解决的的?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讨论。

上一篇:从这次的武汉疫情谈素质教育
下一篇:张店中学:素质教育结硕果 不忘初心再出发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