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助于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1-26
手机版

孔子,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先进篇》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就是孔子的教育理念!

孔子像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有一天,孔子正在吃饭,他的学生子路过来大声问道:“老师,有一个很好的事情,我是否应该马上就去做呢?”孔子严肃的说:“你还是回家先问一下父母的意见,然后再去做事吧!”子路刚走,他的学生冉有进来轻轻的问到:“老师,有一件很好的事情,我是否马上就去做呢?”孔子欣喜的对冉有说:“是的,你应该马上就去做,越快越好",冉有高兴的离去。身边的学生颜回很是不解,就问:“老师,我不明白,他们两个都是你最信任的学生,但是问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而你给予的答复为什么又截然不同呢?”孔子说:“子路自信好强,人虽然善良,但是做人做事冲动、浮躁,容易得罪人,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多听取别人的建议,戒骄戒躁,以免适得其反,耽误自己的前途!”。而冉有与子路的性情正好相反,冉有善良聪明,但是胆小怕事,做人做事容易缺少自信,犹豫不决,我的目的就是鼓励他不要犹豫不定,看好的事情,就应该马上付诸行动,以免错过机会。颜回恍然大悟,深知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更加敬佩!这就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出处。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儒家教育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中国传统教育并没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失去颜色。如果说把传统教育丢下了,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体系就是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来支撑的,所以,不管现在社会如何发展和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素质教育和传统教育一脉相承,都源于对儒家教育和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现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更是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进行了科学与实践的具体结合,做人做事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心思想。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为什么有人曲解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联系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混淆了应试教育、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概念

实际上这三个概念是一个概念,偏偏有人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了。而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里的一部分,应试教育主要特征就是学习成绩唯一论,学分至上,一切都为学生的高分数让路,狭隘的认为只有好的学习成绩才有希望,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传统教育是相对于现代教育而言的,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里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里的学习成绩至上、科举式的考试制度和以老师为主题的填鸭式教育越来越不适宜孩子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是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孩子的素质培养。而素质教育是把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并不是说学习成绩不重要,只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人说:“如果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孩子就没有前途。光要学生的素质,没有学习成绩,上学有何用?”不要忘记,学习成绩再好,如果忽略了孩子的素质培养,都是得不偿失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越来越多,应该引起我们反思了。等孩子长大了再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素养,就如同掩耳盗铃、事后诸葛。家长和老师被浮躁的功利蒙蔽了心窍,盲目的寻求自身利益、攀比、跟风、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容易造成孩子叛逆、冷漠、任性和功利之心,也违背了培养孩子的初衷。

取消家庭作业,把时间还给学生

2、认为素质教育忽视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教育环境乱象,家长不顾一切的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拿钱买分、找人替考、托关系找人也要上名校等不正常现象,却成为一种正当的炫耀资本。学校也是处心积虑的研究如何培养更多的清华、北大的才子,而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培养。学校里的贪污、行贿、腐败蔚然成风,成为阻碍教育正常化发展的绊脚石。社会上第三方教育培训机构,也是怪招迭出,乘虚而入,想办法如何快速给学生提分,作为市场经营的噱头,从而赚得更多的钞票。当市场经济的温度平稳下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文化、素质教育重新回归的时候,家长,学校、都对素质教育产生不理解,认为雷声大,雨点小,难以实现。片面的认为素质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实际上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厚此薄彼。教育改革创新让有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削弱了管束孩子的权利,有失老师和父母的尊严,比如现在流行的权威式家庭教育和校外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实际上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给每一个人都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只是传统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及时的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

志愿助学,给予帮助

3、对教育改革创新认识不深刻

素质教育是提倡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习成绩不是第一位,没有好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的身体,是难以成为栋梁之才的,俗话说:“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零”,这是我们的共识。盲目的追求高分就是空中楼阁,对孩子,对家庭,对国家都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国家与社会需要的是爱国爱家,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来,但是可以体现出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严肃活波、团结共享的良好学习氛围,给孩子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比孩子的单纯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和长远。虽然应试教育的学分制可以短时间内通过考试显现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单纯的好成绩不是优秀的本质。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也有面子,觉得不枉辛苦一场,可以晒朋友圈,带着孩子请客吃饭以示“优秀”。成绩不好的孩子,就要受到家长的威逼利诱,威逼就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利诱就是经常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用物质和金钱来刺激和诱导孩子考个好成绩,没有好成绩就不会受到待见。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负担是最重的也是无奈的。这也是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友好的主要原因。也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矛盾的导火索。从孩子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每个家长的各种浮躁和焦虑心态,家长的这种心态也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

玩具代替了手机一样开心

总结:德才兼备,利国利民;有德无才,健康安宁;有才无德,祸国殃民。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孩子的素质培养,就如同把金钱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健康,是一样的结果。

为什么现在有人对素质教育视若洪水猛兽呢?有四个方面:

1、固执己见,不转变观念

有人说:“素质教育就是快乐教育,是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有人说:“素质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没有高分就显不出优劣,那就不用上学了”。为什么会盲目的曲解和否定素质教育呢?实际上素质教育还是中国的传统教育的延续和调整,在中国古代更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因为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模式让有些人不适应现实而产生的错误理解。也就是说,他们暂时还不能够从功利主义的阴影里走出来,还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有一种被社会淘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而产生恐惧心理。教育改革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而进行的战略规划调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深远的意义。任何人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固步自封,不求上进,都会被社会所淘汰。

一个家庭读一本书

2、不愿意接受现实

教育改革创新给孩子的全面发展带来了福音,孩子不再是高分低能的殉葬品。引导和启发孩子自觉主动的发挥潜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给孩子一个新的思维空间,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比如,作业减负、减少补课、减少熬夜、心理减压以及培养学习兴趣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素质教育更不是所谓放养式的快乐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培养。但也同时给老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多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互动,激发孩子的创新力,也就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科学引导。家长对孩子不再是威逼利诱的误导教育,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再是填鸭式的枯燥和单一。而是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智商、不同的能力、不同的素质给出不同的相应的教育方法,这也是有些人不学习也不愿意接受现实的主要原因。不接受现实,就会被时代潮流所淹没,不接受现实,就无法面对自己的后代子孙。

女孩帮助母亲照顾植物

3、经济是基础,文化更重要

在新时期新时代的潮流中,中国的市场经济运行开始有条不紊,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根据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科技生产力的快速腾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文化自信,文化复苏,科技领先,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劲动力”。没有文化,就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失去了做事做人的原则;没有原则,就无法继承、发扬和广大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体系。一个人没有文化素养,再多的财富和才华都是别人的囊中之物。

4、不愿意放下架子谦虚学习

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很多老师和家长难以接受,甚至抱着不相信的思想态度,也不学习,也不上进,原地踏步,面对新事物麻木、漠不关心。没有感觉到自己将时刻面临被时代潮流颠覆的危机,而不是淘汰,因为淘汰还有喘口气的时间。学习不分男女老少,学习不分早与晚,学习时刻伴随生命的绽放。只有谦虚、学习与上进,及时转变观念,你才能接受自己,才能接受生活,才能接受社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孩子!

一起看书的乐趣

总结: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不是自以为是的优越感,而是真诚和善良。容易被别人放在心上的不是物质金钱,而是你的信任和付出。当你回望过去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最幸福的时机都被自己不经意的错过了!

上一篇:素质教育之路在何方?
下一篇:耳熟能详的素质教育具体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长不知道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