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白岩松:没有高考,你能拼得过富二代吗?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1-02-18
手机版


中国的应试教育,在这两年不断遭到诟病,原因是通过统一的考试来培养人才的方式,最后培却是养出了许多“高分低能”,没有实操能力的人。为了让大批的学生通过考试,老师们在课堂上传授了“答案唯一”的死板教学内容,僵化、束缚了学生们的思维,这一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而产生的弊病。
全国的学生、家长以及老师,都把“高考”当成一个跳板,把985、211的学历,当成学生将来工作的介绍信。但是,这样并不能给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许多本来有潜力的学生,就因为不能适应“填鸭式”的死板教育,最后被“高考”机制踢出局,这就是许多人反对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初衷。

前几天在头条看到一则报道:有一个孩子报了某特级语文老师的作文课,结果发现老师传授的全是“套路化”的写作方法。孩子不能接受,因此故意不按老师的要求写作文。
特级语文老师十分愤怒,告诉这个孩子:你必须照我教授的方法来写,也许这不是最好的,可它已经无数次被证明:在“高考”中,这样写是最有用的!
孩子的家长听了十分生气,他说:这难道是在教学生“八股文”的做法吗?像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考试成绩是很好的。但是将来出了社会,很难竞争得过有真本事的人。
还有那些理科的学生们,演算公式的时候,确实是十分厉害。但是也有较大一部分人,因为缺乏素质教育,离开考场就什么也不是了。更别说因为缺乏素质教育,要么怯于人际交往,要么缺乏生活常识。毕业之后,他们要如何适应社会,也让家长十分忧心。

有了以上理由,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反对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声音越来越大,有人提议干脆取消“高考”。但是在这个时候,白岩松却站出来替“高考”说话,提出了他的不同看法。取消了“高考”,就没有了“应试教育”。但是假如没有“高考”,寒门的学子,难道要去和富二代们拼爹吗?
“人才”的水平通过短暂的接触,凭借肉眼是很难分辨的。没有“高考”的量化标准,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根本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出人才。而失去“高考”这一条“通天大道”的学生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人才呢?
中国古代的“高考”叫作“科举考试 ”。一般认为,中国在隋唐时期才兴起“科举考试”制度,并面向普通的寒门,为国家选拔人才。在那之前,比如在魏晋时期,国家人才上升的方式就是通过“九品中正制”之类的制度来“举荐”。要么就像姜太公一样,等着被帝王们自己发掘。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一般只举荐门阀贵族。家庭背景好,有良好的品行,才有可能当官。普通的寒门根本没有任何渠道“上升”。自隋唐之后,“科举制度”兴盛,才打破了古代贵族世家对“上升渠道”的垄断局面。穷家子弟通过考试,也能到朝廷上当官,建功立业。
但是与此同时,很多人才,的确也遭到了埋没。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诗文书画样样奇绝。可是他连续二十多年参加科考,一生都未曾中过进士,这就是因为他完全不能适应科考制度的缘故。
徐渭当年不能中举,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思想太过离经叛道,不能适应正规考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家乡,浙江绍兴当年的科考人数与录取比例有较大的关系。他的遭遇就和今天部分地区“高考”学生的情况相似。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徐渭最后依然凭借真实的才学扬名。

古代国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确会漏掉很多真正的人才。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通过“科举”实现了从布衣到宰相,鲤鱼跃龙门的梦想。宋代的王安石、明朝的第一才子解缙,都是其中的典范。
现代的“高考”,是寒门学子唯一的“通天之路”。即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途许多人被挤到桥下摔死,也比完全没有桥更好。学生们和家长们应该多思考一下,怎样让大家成功地挤过独木桥。
怎样看待“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呢”?我们应该把“应试教育”当成“外功”来看待,那么“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内功”。虽然辛苦,但是必须内外两手一起抓。对于有一些人来说,可能需要先修好外功,先挤过了独木桥再说其他。因为假如过不了桥,你的“内功”练了,也没有地方施展。
前几天网上有一个八卦:某外企准备录取一个上海交大毕业的硕士,但发现他本科学历不是985、211学校的,于是把他劝退了。这个八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说明现代社会某一些企业看重学历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可见,现在不只是国家非要大家去“高考”,而是社会上对“高考”、对学历的重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当然,不参加“高考”,也有很多人混得风生水起,只是他或将会面对更多的困难。
白岩松说得没错,没有高考,寒门学生怎么也拼不过富二代。“高考”虽然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来说,对社会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它虽然可能会埋没一些人才,但是却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到社会上更多的人才,这无论对国家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上一篇:延吉市2020年教育基础设施投资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下一篇:巩固教育强区优势,济南市中区今年建设27所学校、幼儿园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