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逃婚,24岁当校长,她一生从事教育,终身未婚,死后声名狼藉

栏目:教育管理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有人评价她“慷慨孤怀,颠危不惑;遑恤身家,唯念邦国,是旧知识分子在国难期间觉醒并为国捐躯的杰出人物。”

鲁迅先生曾对她定过性“她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教师的强烈反对。”

她便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众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杨荫榆的一生,也许更能客观地看待一些问题!

“门当户对”的婚姻

1900年时,年仅16岁的杨荫榆便被父母许配给了当地有钱人家的少爷。刚开始时,她并未反对,倒也有所期许,毕竟也算门当户对嘛。新婚那日,想象中的期许终在她看到男方的那一刻化为泡影!那男方竟是个“低能儿”。据她形容“这位少爷总是嘻着嘴,露出一颗颗通红的牙肉,嘴里还流着哈喇子。”这样的婚姻放到谁身上都受不了!自此之后,她就无时无刻想要逃离这个令她作呕的地方。

或许她的母亲会因为对方家境优越从而接受这个“低能儿”女婿!但杨荫榆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说什么也不愿意自己的丈夫是个痴呆的人。听闻,她在新婚之夜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便跑回家中。

她的婆婆亲自上门“请”她,她因为害怕便躲进了母亲的房间,她的婆婆也不是善类,破门而入,在此情景下杨荫榆道“我怎么也不再回蒋家。”从此,她便断了和夫家的所有关系。在当时的社会中,女子逃婚本就及其少见!而即使逃了大多也以悲剧而收场,但她很幸运,她的家人不仅帮她解决了后患,还让她有机会进入女中读书。

1907年的时候她获得了留学日本的机会,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待她学成归来后,担任江苏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兼生物解剖教师。她的人生似乎顺风顺水,未来也是一片光明,在1918年的时侯,她凭借着出色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被教育部挑中去美国留学深造。1922年时,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自此便回到上海继续教书!

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人生的转折

1924年,杨荫榆接替了教育家许寿裳的职位,成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如果说前面的是幸,那后面的便都是不幸!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杨荫榆自然也是如此。刚一上任,她就讲到教员应该专任,一些兼职老师被迫离职,其中就有鲁迅。当时的社会浪潮最是汹涌,而许多学生受到社会影响,对社会过度投入,往往会忽略学业的重要性!

为了拉回这些学生的心,让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杨荫榆推行“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但那一些学生以为“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是不公平的,与他们追求的平等、自由大相径庭!职退兼职教师的做法,使得老师们对她不满。“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让她跟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而更不幸的事也接踵而至。

鲁迅

1924年秋,南方大水,江浙一带战乱频繁,有一部分的学生未能准时到校报到,甚至有些耽误了一两个月。杨荫榆决定开除逾期报到的学生。如果是为了整顿校风而开除迟到学生这或许情有可原,但她并没有一碗水端平,她处置了她不喜欢的三位国文系学生,而和自己关系好的学生,却依然继续学习!这一次,的确是错得不应该。如果连校长都无法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学生又该怎么得到应有的平等呢?

此事最终引起了学生和老师的强烈反对,由此爆发了后来的“驱杨风潮”。她为了逃离这场风暴,又一次使用最强硬的方式去解决。杨荫榆直接开除了学校的学生自治会的几位骨干学生,其中就包括学生刘和珍和许广平。教育部得知此事,当即下令停办学校,并召来军警驱赶学生。结果刘和珍和许广平等人为了守住学校而被打伤。一时之间,杨荫榆成为了“活靶子”,所有的指责都落到她一个人身上。除了舆论,鲁迅也对此大做文章,表示坚决支持学生。

刘和珍

1925年,随着这场风波越来越大,当时的政府最终撤销了杨荫榆的校长职务,恢复了女师大的教学。杨荫榆只好离开北京,去往苏州。

再生风波,被日军所害

本以为杨荫榆的离开这场风波便会平息,可哪有那么简单。就在杨荫榆离职半年后,当时的地方领导人便打死了抗议的群众,造成4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而在“驱杨风潮”中的骨干学生刘和珍也死在了这次惨案中!而鲁迅所作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将矛头指向了杨荫榆一人!

而这篇文章也在1950年选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使这半个多世纪来,杨荫榆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一直都是凶恶的“自我主义者”。

女子学校

这让人挺难以置信的,杨荫榆一直以来从未支持甚至反对学生参加激烈的社会活动,而且她此时已离开北京大半年,刘和珍的死怎会和她牵扯如此之深!而在苏州的杨荫榆继续从事女子教育,倾其所有开办了“二乐”女校,面向社会招生,让更多女性获得读书的机会。虽然杨荫榆已离开北京,但曾经的“驱洋风波”一直笼罩着她,再有后来的“三一八惨案”,杨荫榆在苏州也没能得到安宁。

1937年,日军侵袭苏州,杨荫榆借着自己在日本留学学到日语和那些日本军官据理力争。她一次又一次地为受伤的女性发声,帮助人们拿回那些被抢的财物。有一次,几位妇女被日军追逐,直接逃到了杨荫榆家中,而杨荫榆严厉的斥责了这些恶魔!因此日本人对她深恶痛绝!

就在1938年,两名日军将杨荫榆引出门,在吴门桥上把她推进了河中,最终杨荫榆惨死。最后还是一位曾经替杨荫榆造过房子的木工把她从水里捞了出来。然而她的棺材却也是别扭得不成样子!

纵观杨荫榆的一生,我感到更多的是惋惜,她的死,是当时的一笔损失!她生前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终身未婚,而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

杨绛的一句话就精辟地概括了杨荫榆的一生。她这一辈子有功有过,有得意也有过失意,怪就怪她太过“真”,从来不愿虚情假意,不通人情世故,不违背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杨荫榆固然有错,却也并非是鲁迅先生笔下那恶魔般的女人!在面对日军时、在大是大非上,她完全可以选择自保,但她没有,她勇敢向前,最终死于日军手下。这一点,就在当时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上一篇:今年教育咋样?数据来说话!2019年市北教育实现新提升
下一篇:北京交通大学MBA教育项目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与校友论坛圆满举办

最近更新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