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河南18年的乡村教师,教出大学生16名,资助学生300名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现在,好的教育资源向着城市集中,很少有老师能够坚持在乡村,尤其是一坚持就是18年。出生于1980年的乡村教师张玉滚,年龄与满面沧桑、皱纹极不相称,看起来像是50多岁。

18年来,他扎根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大山深处的黑虎庙小学,先后教育过500多个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他,虽然收入微薄,但18年资助学生多达300多名,感动了无数人。

触景生情,毕业大学生立志乡村

2001年8月,刚刚师范专业毕业的张玉滚,跟着老校长来到学校,走进自己当年上课的教室,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破桌子,破水泥台子,里面坐着十来个土孩子”。而当下最困难的是,没有老师教这些“土孩子”。看着孩子们清澈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神,张玉滚鼻子陡地一酸,决定留在这里,他坚守着一份淳朴与清贫,尝尽了山村教学的酸甜苦辣,用无私的爱浇灌山村的教育之花。

家长们常说:“有了玉滚,我们的孩子有希望了。”听闻此言,张玉滚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坚守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坚守多年,用扁担挑回来的希望

在2006年以前,黑虎庙人想要走出大山,就得沿着山脊上牛羊踩出的小道,翻越尖顶山,再穿过险峻难行的八里坡,走到高丘镇;即使马不停蹄地走,也需要10小时以上。

因为黑虎庙村的交通困难,学校每学期的课本都要靠着张玉滚肩上的扁担挑进大山,而这一挑,就是5年。

有一年正月初十,天气特别冷,山里潮气大,滴水成冰。凌晨三点多,张玉滚和路喜安老师就扛着扁担出发了,一步一滑、步履艰辛,直到中午才赶到镇上;领到了课本以后,他们向路边人家讨碗热水,吃了些从家里揣来的凉馍,就赶紧挑着几十公斤重的课本和作业本往回走。

直到晚上十点多,他们才走到尖顶山顶,可是两个老师赶了一天山路,肩膀早已磨肿,脚上满是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实在是走不动了。这时候偏偏又下起了雨,他们只好找了个山洞,把书本用油毡包起来放好,坐着歇了半夜。

山路实在太远,等第二天到了学校,张玉滚和路喜安老师已经变成两个“泥人”,但是书本因为被油毡小心翼翼地包着,干干净净,连一点褶皱都没有。

一句承诺,奉献教育一生

2006年,通往黑虎庙村的公路修好了,但是山高路险通不了客车,张玉滚就省吃俭用买了一辆摩托车。终于,他去镇上给学校买米买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2013年10月,天还没亮,张玉滚骑摩托车到镇中心校开会。当时山上起了大雾,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一块大石头,张玉滚摔晕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2014年5月,张会云在为学生们做饭轧面条时出了意外,右手四个手指被机器轧折,鲜血淋漓。因为山路崎岖,等赶到县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落下了残疾,可是没过几天,张会云就重新出现在了学校食堂。

2014年6月,晚上10点多的时候,张玉滚正在批改作业,突然接到张朋爷爷的电话,说孩子还没回家。张朋那时候6岁,是学前班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只能靠爷爷奶奶照看。张玉滚一听非常着急:学校下午6点就放学了,张朋怎么还没回家?他和妻子就赶紧打着手电筒沿路寻找,一直走了七八里地,才在山路上发现了靠着石头呼呼大睡的张朋。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

张玉滚舍不得叫醒张朋,就和妻子轮流背着孩子走了一个小时,把他安全送到家。

张玉滚将大半生时间献给了教育,而他有一儿一女,因为没时间照顾,他把两个孩子全部送到县城寄宿学校,两周接一次。

黑虎庙村的韩新焕动情地说:“张玉滚虽然收入微薄,但他资助过的学生就有300多名;只要有他在,黑虎庙村没有一个孩子失学。”

在张玉滚任教前,黑虎庙村只有一名大学生,到现在已有16名大学生,而黑虎庙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在社会多方努力下得到改善。

为了那句庄严的承诺,张玉滚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只为干好一件事: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

2018年9月,中宣部授予张玉滚“时代楷模”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2019年2月,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019年4月,荣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张玉滚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人,是好样的,是人民的好教师!

上一篇:南雅·蓝月谷学校竣工交付 宁乡经开区教育资源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相差18年生娃的同班同学,究竟有什么区别,一场同学会就看出来了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