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探访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1-10-06
手机版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探访
【时间:2021年09月29日】【来源:广西日报】【作者:吕 欣】【编辑:邓达】

看见青春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探访

广西日报记者 吕 欣

生理的突破性成长带来心理的横冲直撞,缠绕在波动的情绪和紧张的学业当中,便是那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典型青春。

隐秘的自卑、逆反、孤独、嫉妒、好奇、唯我独尊是否被看见、被理解,将导致豆蔻少年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作为南宁市最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普及教师心理素养的中学之一,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资区内学校借鉴的经验。

看见,是解决矛盾与冲突的钥匙

“我理解您的良苦用心。双减之下,做家长的大多感到焦虑和迷茫,唯恐孩子错失机会,被社会时代淘汰。但是双减意味着减负增效,需要通过提升孩子的自我推动力来实现。从本质上讲,所有行为有偏差的孩子都是缺乏自信的孩子,对自己能不能做到有信心,对自己能不能更自律、能不能坚持到底没有信心。一个看不到自己好也怀疑自己能不能更好的孩子,有多大可能会全力以赴?孩子需要构建自信,激发内在动力,但是您没有看到这一点,您让她觉得自己很糟糕。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感联结和信任,批评和指责只会水过鸭背,甚至会让孩子阳奉阴违。”

这么长的一段文字,是初一班主任谭琳琳深夜发给一位学生家长的信息。开学第一周的军训,谭老师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女生话多、小动作多,自我要求和约束力都不高。谭老师就在军训课间找到她。

“一开始她明显非常抗拒。”谭老师说,“我就问她,你平时是不是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她回答我,妈妈经常批评她,当天早上还责问她为什么不被选进国旗班。”

谭老师又问她:“你觉得军训以来,自己有哪些进步。”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谭老师就对她说:“你每天的进步我都看见了,你自己为什么看不见呢?”于是谭老师就布置了一个任务给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然后来告诉老师。

那一天的每一个课间,这个女生都会飞奔着来告诉谭老师:小话good!小动作good!步伐节奏good!一切都good!

可是当天晚上,谭老师却收到了女生妈妈发来的短信,她担忧老师在纵容自己一身毛病的女儿。于是就有了谭老师给她回复的这一段长长的信息。

可喜的是,这位妈妈开始用心去“看见”女儿了。她看见了一个越来越快乐自信的孩子。

在学校开展的一系列针对老师的心理培训和教育中,谭琳琳按图索骥,自觉学习了正面管教、6Q教育、双向养育等心理课程,并积极在教学当中进行实践。“内在自我修炼是道,外在方式方法是术。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摸索实践。针对初中生心理教育,我最大的感悟是‘看见’和‘慈悲’。看见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关爱和帮助他们实现人格成长。”

谭老师说,初中阶段,孩子处在天生的动荡当中,一方面追求独立,一方面又依赖父母和家庭,充满不安与好奇,虽然本能地害怕和抗拒被控制,但是也自然地渴望被看见被关注。

看见困难与方法,才能宠辱不惊

卢静是学校引进的第一位专业专职心理老师。十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从2003年逐步走向专业化、科学化,从关注孩子的问题发展到关注孩子的成长。

9月18日,是初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心理团辅活动,18名同学参加。卢静尤其重视这第一次团辅,晚修时间很早就到了教室,指导学生们布置场地。

第一个热身项目是“突破重围”。14位同学手拉手将4位同学围起来,4位同学要想办法突围。

活动结束后,卢静询问了同学们的心理感受。

对于被围困的4位同学,“接到任务的时候,觉得有没有可能突围成功?”海佳同学说:“一开始我觉得不可能,后来我觉得小伙伴给了我信心。”伊晨同学说:“我没有想结果,只想努力,并想点策略。”而两次都成功突围的子耀和安韬说:“一开始觉得很难,实际上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难。信心和勇气很重要。”

对于外圈防守的14位同学,卢老师问:“接到任务的时候,觉得防止内圈突围难不难?”14位同学普遍的回答是:“双方力量悬殊,一开始觉得完成任务没有难度,但是结果证明防止小鱼漏网没那么容易。”

仅仅在这一个环节,卢静老师就引导大家进行了开放式的思考,从游戏体验,到学习习惯,到备考心理,同学们悟出许多道理。

团辅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组写出这一年的“目标、困难和方法(路径)”。孩子们的目标除了顺利升学之外,还有快乐、健康、自律、社交达人、运动健将等,而要解决的困难则有亲子关系、人际关系、拖延、不自信、不自律等,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法有制定目标、每日小结、悦纳自己、学会自恰,放低预期、坚持锻炼等。

这一堂紧张而愉悦的心理团辅课,让孩子们“看见了初三的模样”,既有目标又有方法,同时也让老师看到了他们的紧张、焦虑、自信、乐观等所有的情绪,让孩子们知晓自己“被看到被理解”。在卢静看来,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生命健康,安定情绪,无疑是初三这个特殊时期的护身符。

培养幸福的老师,看见孩子的幸福

十四中校长石鹏认为,只有内心充实幸福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在关注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逐步完善学生心育工作体系的同时,十四中同样也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倡导老师做幸福、快乐的老师,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心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学校为教师提供开放的成长空间,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师成长体系。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分层管理,整体推进;分别深入,重点培养;利用资源,内练外培等,为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问题研究方法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及班级管理能力;同时学会合理调节情绪,让生活充满秩序感和幸福感。

在学校里,德智体美劳都与心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学校开设了普职融通系列课程,如烘焙课、茶艺课、财经素养课、定格动画课、生涯规划课等,目的就是以生涯点亮生活,让生命充满希望和阳光。此外,社团课程也非常丰富,如跆拳道、篮球、足球、手工制作、舞蹈队、管乐团、追梦农场等,以兴趣为出发点,帮助学生看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从而有勇气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问题。

学校的心理课程会关注不同心理需求和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例如,对于毕业班不同成绩的学生,我们会给予不同的指导。针对学优生,主要帮助他们减轻备考压力,以及合理应对考试焦虑。针对中等生,主要给予备考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和能力提升的学法指导。针对潜能生,主要帮助他们挖掘个人专业爱好和兴趣,获得相应能力的提升,并且学会规划多元人生。

石鹏说,初中生具有三大特性:依赖性,反叛性和闭锁性。学校教育具有全员育人的渗透性,家庭教育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性,社会教育具有资源整合的有效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自觉逐渐达成家庭与社会的共识。“我们期待政府牵头大力促进校地共建、家校共育、校社合作、医教结合,加快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的构建,让青春不再彷徨。”

上一篇:学党史传承红色精神,滕州市残联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下一篇:入驻企业380多家、产值14亿元……解密烟台国家广告产业园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