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闹剧’何时休?

栏目:教育资源  时间:2020-03-17
手机版

  自从浙江等地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七选三’的新高考模式已经实施了好几年。所谓的‘七选三’,就是学生高考可以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要考所有的科目,而是除了语数英三门必考外,再从其他七门学科中选择三门学科作为自己的高考科目就可以了,所以也叫‘高考选考改革’。

  ‘选考’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个性化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可是,好的理念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操作事宜。‘选考’制度的匆匆上马,早已注定了它‘坑坑洼洼’的命运。它的设计理念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没有充分考虑现行高考制度和社会惯性所带来的影响。

  无论怎么改革,各高校的录取标准还是分数,所以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还是会围绕着‘分数’在转,至于兴趣什么的,只是一场高谈阔论的‘空中楼阁’罢了。所以,在学生的选科上,并没有真正落实高考改革的初衷和理念。

  那么,从以前要考九门学科到现在的六科,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没有减轻呢?答案恰恰是相反的!

  ‘选考’制度的实施,学校和学生就必须要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选科,一般会在高一下学期完成所有选科。学生在还没有充分接触那些学科之前,就要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科目,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因此,为了选课问题,学校和学生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学过排列组合的人都知道,要从七门学科选择任意三门组合,理论上可以有上百种的不同搭配,那么如何组班、师资如何分配就足以把学校逼疯。为此,很多学校都会只开出几种限定的组合,学生喜欢选也得选,不喜欢选也得选,这也是学校的无奈之举。

  但是,学校这么操作,显然是与高考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为此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学校整改选课方案,并且还专门到各个学校进行监督和调查。

  为了应付检查,学校也是劳心劳力,当教育督察组来的时候,全校教室和办公室都换上一张新功课表,等督察组走了之后,又换上原来的功课表。这可真是一场生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好戏!

  可以说,这种‘选考’制度的实施,不仅给学校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干扰,更是给学生的心理和学业上带来不小的额外压力,这完全是与高考改革的初衷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啊!

  除了‘选课’带来的困扰之外,‘选考’制度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让他们一直处于‘冲刺’的状态。

  虽然学生高考不需要考所有科目,但都要参加‘学考’(以前的‘会考’),并要取得一定的成绩,这样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为了能集中精力学习几门‘选考科目’,学校往往会要求学生尽早地完成非选考科目的‘学考’,于是便会把这几门科目的功课在某一学期集中安排。这样就严重违反了科学规律,整个教学变得毫无秩序、混乱不堪。

  此外,‘选考’制度在高考时间上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余地,理论上每年都可以参加考试(每年两次时间,这几年一直都在做调整),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提前考掉几门,而在高三的时候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语数英三门学科,学校也是基本支持学生的这种做法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种自主选择带来的更多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这样就让学生过早地进入高考备战状态。所以有些老师开玩笑地说,现在没有高三,因为都是高三!

  试想一下,如果高中三年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有多少学生能够吃得消,而且这种‘匆匆上马’的考试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搞得身心俱疲,最后还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这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严重地背离这次高考改革的理念和初衷,最终造成了这种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

  由此,不由得不让人想起了多年前喊得很凶的‘素质教育’。它的初衷和理念都是好的,可是在社会认识和执行方法的影响下,其效果也是一言难尽,最后的结果当然也是‘啪啪打脸’。

  所以,在提出并要执行一个理念的时候,是不是要多考虑一下实施环境,并多做一些实践论证。不然,再好的初衷和理念,其结果都难免会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上一篇:市教育局发布《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下一篇: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网络课堂里的战“疫”行动

最近更新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