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何悦:能百能千 不厌不倦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何悦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从医以来,何悦一直致力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放射性颌骨坏死的研究以及应用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作为“70后”年轻医师,他在临床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用真情与患者沟通,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和信任。他用精湛的医术大胆尝试,挑战高难度手术,出色完成临床医疗工作。

精勤不倦 博学笃行

何悦在临床实践中明白:要做好医生,只是同情怜悯患者是不够的,必须要掌握救治患者的精湛医术,让患者尽快康复。他深知现代医学发展更新非常快,不学习就落后。

为此,他制订了严格学习计划,利用一切可利用时间学习钻研,对每项技术都做到精益求精。“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

他的求学经历体现了他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多方位多角度学习的历程:2005年7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学位,2005年3月赴美国波士顿大学学习干细胞培养技术,2005年8月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学习,2006年4月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协会总部参加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培训,2006年7月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歌德大学附属医院学习,2008年3月在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医学实验室学习三维重建技术,2010年6月赴瑞士巴塞尔大学附属医院学习,2010年12月在香港大学PBL教学学习。

医者仁心 创新挑战

医生,是个辛苦的职业。 做为一名外科医生,特别是作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医生,通宵达旦的手术更是家常便饭。记得2010年末的冬天,何悦医生为一位罹患上颌骨肿瘤的大学生进行上颌骨肿瘤切除及上颌骨重建手术,手术持续了十几个小时,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收尾,这时他接到了妻子即将临盆的消息,来不及过多地照顾妻女,第二天他又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如果说第一次为一名尿毒症老年患者实施右舌鳞状细胞癌手术是一次创新与挑战,那么当这名患者数年后再次罹患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二度为其手术,作为医生,内心又该是怎样一种坚定与执着?作为患者,又是怎样的一份信任?

2011年12月,这名有20多年糖尿病病史合并尿毒症的老年男性患者慕名找到何悦医生,经检查确诊为右舌鳞状细胞癌I-II级。这位老先生不仅长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而且在罹患尿毒症的五年时间里每周需要三次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高血压控制不佳,既往病史中还有中耳癌颞骨部分切除手术放疗史。这样的病患,这样的病情,无疑非常棘手。抵不过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渴求,何悦决定挑战自我,为其行“右舌恶性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右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

未曾料想,2014年7月,这名患者左上腭粘膜突发大面积糜烂,病情发展迅速,局部活检提示鳞状细胞癌,CT提示肿瘤破坏腭骨及上颌窦底。患者及家属再次找到何悦医生,恳求实施手术。可是,这样的病例国内报道并不多见,再次手术,风险极大。患者很有可能会死于手术台上或者术后出血、电解质紊乱、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医者仁心,上善若水。在与麻醉科、ICU、肾内科、心内科等科室会诊制定详细手术、术后治疗方案后,何悦及其团队集多科之力,又一次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

何悦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大胆尝试挑战高难度手术,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主编出版了2册与“穿支皮瓣”相关专著,举办了多届“穿支皮瓣”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并受邀在欧洲颅颌面外科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做长达90分钟的大会发言。在第11届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会议上,他还成功当选为新一届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的执委,成为第一位在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中当选执委的中国学者。

▲何悦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大胆尝试挑战高难度手术。

博极医源 探索不怠

何悦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对下颌骨缺损进行形态和功能修复,所研究项目“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的研究和应用”获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文章发表于国际口腔颌面外科权威杂志。国内外首次应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建立了“山羊放射性颌骨坏死动物模型”,有利于对此病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水平的病因学研究,并应用数字减影技术下的干细胞治疗进行动物实验。此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启明星、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资助。

何悦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游离皮瓣修复颌骨缺损,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和新型手术方法(如折叠腓骨、穿支皮瓣等),进一步完善高难度颌骨缺损患者修复的外形和功能。相关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他所研究项目“下颌骨缺损的形态和功能重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国际权威SCI期刊上。通过对九院200余例放射性颌骨坏死患者长达10余年的随访研究,何悦及其团队提出了该疾病新的分类分期系统,作为牵头人联合国内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制定了“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规范与指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协会官方杂志,受到了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被誉为“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中国标准”。

何悦不仅是一名外科医生,更是一名辛勤耕耘的教师。他承担了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七年制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研究生及本科生教学任务,还参与编著了《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手册》等口腔颌面外科权威书籍。虽然他每天都忙碌在诊室、病房或手术室,但作为博士生导师,他每周都会拿出自己的休息时间给研究生们进行科研指导,并对研究生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他还相继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骨干教师计划”。

用何悦的话说,成绩归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医学没有尽头,为曾经许下的医者誓言,能百能千,不厌不倦。


名医简介

何悦: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任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执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常委及学术秘书、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国际颅颌面医师协会委员、国际穿支皮瓣医师协会委员、国际口腔癌协会研究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再植和再造学组委员、中国健康传播大使和上海市会议大使等职。

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上海市教委、科委、卫计委、人力资源处等课题共15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55篇;主编学术著作2册,副主编1册,参编7册;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

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科委启明星等称号;获“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曙光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作者:徐英 吴莹琛
编辑:储舒婷

上一篇:那些被校名严重耽误的大学:办学当努力,改名需谨慎!
下一篇:牡丹江市的七所大学一览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