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工匠精神”纳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栏目:职业教育  时间:2020-02-20
手机版

职业教育不兴,中国制造不举。只谈“工匠精神”的浪漫,没有将“工匠精神”纳入到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方方面面,“工匠精神”就是一句空话。如何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德技双馨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德”与“技”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关系,“德”是“技”的基础与保障,“技”是“德”的积累与体现。在交给学生“技”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高品质产品的责任感与自豪感,培养学生对规则与规矩的尊重与恪守。例如:烹饪专业的学生,上完卫生间要洗手、食材要清洗干净后再加工,这是一项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很多餐饮从业人员却不能完全做到,这就是工匠精神的缺失导致的道德缺失。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职业道德,才能有服务与奉献的意识,才能成为德技双馨的职业人。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传统观念中,职业与工作相连,工作与劳动相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一个民族的基本道德,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意识和劳动的能力,应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将校园卫生承包给了社会相关机构,宿舍、食堂都有专人打扫,学校课程里没有劳动课,学生除了班级值日,几乎没有其他劳动机会。一个不热爱劳动、没有劳动机会的人,是很难成为匠人的,应给学生创造劳动机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让劳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注重对学生技术运用价值观的引导。瑞士军刀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国一个闻名遐迩的小商品产销地生产,后来由于一些可以预想的原因,影响了口碑,引起瑞士政府的注意,立即被喊停。此后,瑞士军刀被规定必须在瑞士本土生产。产地的差别,不是做刀的钢材的差别,也不是气候的差别,而是做刀的“人”的差别。产品与服务越优秀,其中包含的精神因素越多。职业教育要培养“工匠精神”,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技术运用价值观的引导,学好每一门功课,做好每一件事情,让学生对职业有敬畏感、有责任意识、有奉献精神。

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工匠精神与马马虎虎、满足于一知半解、追求名利得失等庸俗哲学格格不入。再平凡的工作都有值得钻研的地方。培养匠心应先从培养专心开始,将专心融入日常生活,让学生做一个认真的人。戒除“短平快”式的心浮气躁,耐得住寂寞,注重对学生延迟满足能力、动静结合能力、对负面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做事专注的人。

用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助力“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制造业强国,企业是技能培训的主导者。德国职业教育三分之二的投入来自于各大企业;美国、日本的现代学徒制都是企业牵头。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程中的渗透,必须要提供让学生生产与服务的环境。国家应健全相关法律,让企业承担起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在真实的在场性学习中,让“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得以践行。

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让“工匠精神”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让“工匠精神”成为每个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工作精神、劳动态度、质量意识、服务观念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的从业人员技能才能更加熟练,态度才能更加认真,我们的工业制造和商业经营才能更加精细,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进入一个新的模式。

来源 | 蒲公英 吴维煊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上一篇:2月20日南京“金陵微校”专递课堂课表(内附全学段答疑安排)
下一篇:上职中就“毁”了?对于职业教育的误读,为何这样深

最近更新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