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看杨绛的家庭教育就知道了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4
手机版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人虽身为女子之躯,

却以其德高望重被人尊称为“先生”。

甚至在她去世的时候,

媒体不无遗憾地评论道:

这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用先生称呼的女性。

她的丈夫也在书中这么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就是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妻子,杨绛。

褪去钱钟书妻子的光环,杨绛本身也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影响着国人。

杨绛的一生都走在孜孜不倦地求取知识的路上。

哪怕身处文革、全家被批斗,70岁的高龄她还自学了西班牙语。

由她翻译的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幸已保存,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由她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93岁,她写出了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

从2001年起,杨绛就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并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杨绛先生于2016年去世,从此阔别人间。

她去世的时候,各大媒体纷纷对她的一生做出总结和评价,

我觉得搜狐网的评价最为精准: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

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

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

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知识的理性与人格的感性交织在杨绛的身上,让她的个人修养超越了个人成就。

但这种修养也绝对与她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她父亲的教导分不开。

她父亲的教育方式相信也一定会给到各位家长启发。

杨绛出身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末民国期间的著名学者杨荫杭。

杨荫杭学贯中西,

不仅研究《诗经》和中国的音韵学,还翻译了非常多的外国法律著作。

他一度当到江苏省最高司法厅的厅长。

杨荫杭也是在父辈的严格教育下长大的。

那杨荫杭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女儿的呢?

教会孩子独立

民国的时候,很多高官都会置办自己的家产,

动辄好几套房,几十万存款是官员的标配。

杨荫杭却反对置办家产。

在北京当官的时候,为了出行方便,家里买了一辆马车。

杨荫杭对子女开玩笑说:

“有了财产,从此多事矣”。

不购置家产不仅是图省事,不让自己沦为家产的奴隶,

其实,杨荫杭也有自己的打算,因为他要子女自立。

他说:

“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一家人搬到杭州定居后,他们也买了一栋破旧的老宅,自己装修了一番。

不过阴湿的院子里到处都是鼻涕虫和蜘蛛。

杨荫杭要孩子们干活,并且立下赏金:

鼻涕虫一个铜板一个、小蜘蛛一个铜板三个、大蜘蛛三个铜板一个。

物质刺激是很有效的。

不久几个孩子便把院子里的鼻涕虫和蜘蛛都捉尽了。

不过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变得唯利是图,孩子们拿的钱也都存到母亲那里去了。

他们不必有私人财产,需要钱的时候,随时可以找母亲要。

不要攀比,减少欲望

小孩子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好奇的,尤其是看到别人家里有什么也会羡慕。

杨荫杭一家人有次被朋友邀请前去赴宴。

回家之后,孩子们一个劲称赞客人家有多气派:院子很大、地毯很厚、沙发很软....

杨荫杭只是意味深长地感叹说:

“生活程度不能太高的。”

有时候看到有些“聪明人”为了追求个人享受,不惜出卖自己、出卖国家,

杨荫杭也不无惋惜、感慨地说起这句话。

要是子女对某一件东西生出艳羡之情,杨荫杭经常说:

“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

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的东西不能每一样都占有,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比什么都重要。

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实得来的,才是最真切的。

威而不淫,严而有温

钱钟书第一次见到岳父的时候,对这位神情凝重的岳父只有一句评价:

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意思就是看上去很严肃,但实际上接触起来还是比较温和的。

孩子们不乖的时候,杨荫杭就会叫急,使唤妻子把淘气的孩子都提溜出去训斥。

由此,家里的孩子们都怕他。

但是每个孩子却又都和父亲很亲。

至于秘诀,那就是杨荫杭喜欢每天饭后陪着孩子们一起吃甜食。

他经常让妻子给买一些好吃的东西给孩子们打打牙祭。

无论吃的、用的、玩的孩子们都可以要求父亲给他们“打牙祭”。

杨荫杭有时候也会帮着着孩子们“瞒天过海”,偶尔答应他们不把调皮的事情告诉母亲。

由此,孩子们都很愿意跟自己的父亲亲近。

拒绝也是一种勇气

杨绛16岁的时候,在读高中。

刚好恰逢北洋军阀胜利,遇到了学校的学生运动。

学生会经常要求学生们上街做宣传。

但是杨绛对这些却并不感兴趣,并且她胆子小,脸皮薄,拉不下脸去街上当众宣传。

由此,他求助于自己的父亲,让自己的父亲替学校说说。

但是却被杨荫杭一句话就给拒绝了:

“”你不肯,就别去,别借用爸爸来挡”。

杨绛有点失落地说:

“不行啊,少数得服从多数啊”

杨荫杭却说:

“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就可以去说,去不去在你”。

并且杨荫杭还给女儿讲了自己以前的故事。

一位军阀打了胜仗,要求各大名流前来给自己祝贺,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提前登上了报纸。

即便名字已经见报,杨荫杭也不肯前去欢迎。

并且还发文登报申明自己没有去欢迎。

很多朋友都劝说杨荫杭说,做得有点过了。

杨荫杭却说:

“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Dare to say no!(敢于说不)你敢吗?”

杨绛听完之后,就真的没有去参加学生运动。

后来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那些前去宣传的学生都被官员骚扰。


读书是最高贵的兴趣

在一个悠然的午后,父女俩都趴在书房里看书。

杨荫杭突然问杨绛:

“阿季,三条不让你看书会怎样?”

杨绛说:不好过。

父亲接着问: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杨绛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着说:我也这样。

他们一家人都是爱看书的,连杨荫杭没怎么上过学的妻子,也渐渐被感染。

杨荫杭买了《石头记》、《聊斋》等小说放在她的床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杨绛因为接触文学书众多,很喜欢文学。

但是上的大学里面没有文学专业,杨绛由此求助父亲该学什么?

杨荫杭说:

“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正是这样的纵容,让杨绛可以毫无畏惧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勇敢做自己。

她选了政治学专业,但是大部分时间却都泡在图书馆里看自己喜欢的文学书。

后来杨绛在文学上的成就与这种纵容不无关系。


杨绛曾经在书中写过一句话: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如果说杨绛身上呈现出了一种的高贵修养、一种效益的斐然。

那么我相信这样一种修养和成就一定与他的父亲有所牵连。

一日为父,终生为师。

当下又有多少父亲做到了呢?

出了一个杨绛,就必然有一个养出杨绛的家庭啊。

本文来源 | 教育(ID:edu618)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就转发、评论或者点个赞吧!

记得关注我们哦。

上一篇: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下一篇:家长是否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家庭教育,以下三点,可对号入座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