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母要重视,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中无形的财富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1-31
手机版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风家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中无形的财富。

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舆论营造的,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好的家风,能为孩子日后的成功定下基调

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孩子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

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孩子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孩子都在模仿。孩子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好的家风,教会孩子懂得尊重

好的家风,可以培养孩子平等的心,让孩子在往后的生活懂尊重、被尊重。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因为地位、财富等等的差异,使人与人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不是人格上的差别。如果以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姿态看这个世界,等待他的可能是敌视、嫉妒和怨恨。

好的家风,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为人父母,要修身养性,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你不努力,就轮到你的孩子加倍努力;你不成长,你的孩子同样难于成长。有位父亲曾说过:因为拼搏过,所以才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努力维持好家风的父母,更加明白奋斗的艰辛,人生的不容易。他们能将自己受过的苦转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学习、思考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孩子。

一个好的家庭,一定会从小让孩子明白,不管是家庭条件比人家好,还是比人家差,都要平等看人,平等的尊重人,理解人。

其实做父母,养孩子要懂得抓大放小

想起前几天一位朋友说她6岁多的儿子不自信、没朋友的事,不由得为这孩子担心。这位妈妈就对儿子的穿着打扮就很讲究,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孩子像个小绅士,每天穿什么怎么穿,妈妈都搭配好,衣服脏了马上换,衣服鞋子穿反了,立马纠正,事无巨细,样样都给儿子安排好。

但是这样父母事事包办,真的对孩子好吗?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没机会对自己的事情做主,没有决定权,没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因此不自信,体现在社交方面就是交不到朋友。

养孩子不是生产一个产品,每件事有精准的规格、标准,孩子的各个方面都要放进一个坐标体系去测量,那样养出来的就不是一个鲜活的人了。

最好的的办法就是抓大放小,放过眼前的小问题,退一步,去看整体,思考孩子现阶段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把重要的事情做好。那么养孩子,关键的事情是哪些呢?

首先,懂得孩子是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家人。不少父母把孩子当作塑造的对象来养,忘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一家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一起生活难免有磕磕绊绊,有争吵,有情绪都很正常,接受这是常态。不要孩子一不依我们,不按照我们的来就抓狂不已。

其次,抓大放小。抓住成长金字塔的塔底,也就是安全感,金字塔的上面部分,孩子的发展有无限可能,不必每件事都抓,也抓不住。

安全感不是只有婴幼儿才需要,少年、青少年同样需要,哪怕我们中年人,也需要家人给安全感,人一生都需要安全感。

最后,养育要有同理心。简单说就是将心比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把自己放进他人的鞋里考虑问题毕竟是个高级思维,何况是放进孩子的小鞋里。


不过可以从自己出发,问几个问题:什么样的对话让我最舒服?什么样的人让我最放松?什么样的人我最信任? 在孩子面前做这样的人就行了。

把这些问题放到具体的事情中去回答,去做,你会发现做到将心比心很难。好在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父母,我们做到60分就不错了。著名心理学家约翰 戈特曼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有30%是充满共情的,孩子的未来就会幸福。所以,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好,但雪中送炭还是不能缺吧。

上一篇:10张图告诉你,关于孩子的家长教育的差距在哪!
下一篇:俞敏洪: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的影响超过70%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