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面对病毒疫情,家庭教育应该有所作为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1-29
手机版


【“陈钱林说家教”专栏】

面对病毒疫情,家庭教育应该有所作为

原创作者|陈钱林

[本文为陈钱林校长原创投稿,首发陈钱林校长的微信公众号“陈钱林说家教-ID:shuojiajiao”,版权归陈钱林校长所有]

鼠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相信有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科学家和白衣天使的奉献精神,全社会众志成城,疫情会很快过去。

回到教育话题。孩子们从未经历过如此的防疫方式,会感到害怕,会有很多疑问,家长如何应对?我觉得,社会热点事件,本身就是教育资源,当前正处于罕见的非常时期,这种特殊的“情境”,更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健康习惯教育、引领精神成长的契机。

首先,借机加强生命教育与健康习惯教育。

根据规范要求,让孩子了解防疫措施,这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孩子认识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但生命又是很脆弱的。可以通过病毒如何变异,人类历史长河中与病毒斗争的大事件,让孩子认识到,不是所有病都是可以治的;人的健康靠免疫力,免疫力靠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卫生、勤洗手的习惯,比如饮食均衡的习惯,比如良好的作息习惯。

近几年来,社会上有两种普遍现象,对健康生活存在极大的隐患:一是喜欢以碳酸饮料代替白开水,以外卖代替家庭主餐;二是几乎全民玩电子游戏。前者,必定伤害身体健康;后者,是视力的杀手。面对这些流行的行为,平时孩子会说“大家都这样做”显得很难教育,现在不妨借机与孩子聊聊健康如此重要,从小树立自觉抵制碳酸饮料、自觉远离电子游戏的良好习惯。

其次,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

对幼儿和小学低段孩子,可以通过两难问题的分析,锻炼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孩子思维往往很单一,会有非白即黑的思维。实际上,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为什么武汉要封城?为什么不早点封城?封城之后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对貌似健康的人要隔离观察?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到两难分析,很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小学高段和初中孩子,家长可以提出些小课题,让孩子主动通过网络寻找文献进行探究学习。比如,探究病毒是如何变异的,探究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史,探究社会谣言如何发生及危害,如果你是一个地区政府的首长该如何决策防疫等。现在网络信息相当发达,让孩子学会在大量网络信息中去伪求真、大浪淘沙。锻炼了探究能力,孩子的视野、思维、学习能力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居家休养,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时机。自学,既需要培养自学习惯,也需培养自学能力。习惯方面,引导孩子制订合适的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是最重要的。该学习时就学习,该休息时就休息,这就是最好的自学习惯。自学方法,无非就是拓展学习、探究学习、超前学习等。拓展学习、探究学习很简单,小学低段孩子,看看课外书,本身也是拓展学习;找找资料,提出个观点来,也就是探究学习。小学高段和中学生,还可以尝试超前学习。超前学习并不难,根据我的经验,小学高段学生和中学生,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都能行。

第三,选择正能量的素材,引领孩子精神成长。

教育,不只是培养习惯,不只是教给孩子知识与能力,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引领精神成长。精神成长,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以精神引领精神。

病毒是怎么回事?怎么才能防治疫情?多少时间才能研究出疫苗?钟南山院士的话为什么这么有力量?这些话题的背后蕴藏着科学精神。疫情来临之后,大批科学家、白衣天使表现出家国情怀,大批公务员参与防疫,出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就是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引领孩子精神成长的载体。在众多的社会信息中,家长可选择些特别感人的故事,让孩子感动,激发孩子的远大志向与家国情怀,不断地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长三角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南方都市报》、浙江新闻网、校长传媒等“陈钱林说家教”专栏作者,家庭教育专著《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入选“2015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龙凤胎子女均获世界顶级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上一篇:中小学生分三层:一层苦学、二层好学、三层会学……
下一篇:面对突发疫情病情,如何对学生开展家庭教育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