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立规矩,爸爸不拖后腿:父母教育上一条心,才是养娃真经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最近朋友和我抱怨她的日子没法过了,原来,她和老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停地发生矛盾。

她要求孩子回家务必先写作业,完成后再去玩。而爸爸心疼儿子,认为孩子放学后玩一会儿,看看动画片,也在情理之中。

只要爸爸在家,孩子放下书包就开始看电视。为此,朋友只能尽量提早回家,抢占先机让孩子先写作业。

两个人你来我往,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谁也不服谁。孩子也不知道到底听谁的好。

北宋著名文学家宋祁,就精辟地总结过这种现象“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意思是父亲说不那样做,母亲说就那样做,子女就不知道该怎样做了。

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这种“父否母然或是母否父然”的不统一,孩子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忽对,一忽错,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合适。

父母一条心才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一、爸妈意见相左

孩子进步慢,父母威信减

父母统一意见,给孩子订立的规则一同遵守。若一个破坏规则,一个维护规则,往往不利于孩子理解规则,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在湖南卫视的一期《放学后》节目里,就有这样一个家庭:

女孩王若曦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可是就女儿教育问题,若曦爸妈产生了分歧:爸爸觉得妈妈推进的节奏太快,要避免拔苗助长;而妈妈觉得爸爸太慢了,孩子时间宝贵,轻舟过千山才好。

妈妈出门前嘱咐女儿完成作业,反复要求爸爸严格监督检查。

妈妈前脚刚走,父女俩就开始撒欢。直到妈妈打电话询问,爷俩才开始做作业,爸爸还帮忙打掩护“做着呢,写挺好”。

若曦写小字,没有对齐纸张,爸爸一边说没事一边画小人;若曦写数学,字都起飞了,爸爸全情投入打手游索性不管;若曦要写日记,爸爸让等妈妈回来一起写。

等到妈妈回家,发现女儿在看电视,还是日记都没写的情况下看电视,妈妈激愤地指着老公大声问女儿:“他看着你写了么?”若曦靠在爸爸旁边说“他在那画画”。

妈妈将女儿拎进书房检查作业,发现字是歪的, 孩子立起挡箭牌“爸爸说没事没事”。

检查数学,字写得七歪八扭,爸爸赶紧说后面写得挺好,妈妈询问检查准确率了么?爸爸还没编好词,耿直女儿补刀:他没检查。

生活中像若曦爸妈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每一方都认为自己的方式正确。

在这种方式下培养的孩子,就如同小若曦一样,不但没有进步,还会钻空子,挨妈妈批,就找爸爸当盟友;作业过不了关,就拿老爸来背锅。

长此以往,孩子不会进步,父母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力量和希望”。

有威信的父母,才会让孩子信服。

二、爸妈一条心,

先天不足的孩子,也能摸到天

在一期《朗读者》中,董卿采访了一对母子,儿子杨乃斌和母亲陶艳波。

乃斌8个月大时,一次发烧导致听力受损,从此世界便没有了声音。

年轻的父母痛苦、悔恨,但生活还要继续,孩子仍会长大。他们商量一番,坚定了未来的路:生下孩子,就要对他负责,一定让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夫妻二人为了这个目标,分工明确:母亲全职陪孩子上学、料理生活;父亲负责赚钱养家。

为了跟儿子沟通,陶艳波专程去北京学习唇语,自己教乃斌学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乃斌5岁时,终于第一次开口叫“妈”,这让夫妻二人相拥而泣。

孩子上学了,“同桌”妈妈的16年陪读生涯开始,寒来暑往,那个坐在课桌前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他和同龄人一起在19岁步入大学校园,按时毕业。


不负爸妈的期望,杨乃斌融入平凡的生活,走上工作岗位,自食其力。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正是这对夫妻16年如一日的齐心协力,成就了今天优秀的儿子。

在家庭教育中,爸妈一条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孩子更努力,更优秀。

三、家庭教育中

爸妈一条心最重要

宋庆龄就曾这样阐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却是家庭。

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一生受益,家庭氛围和谐健康。

所谓的“父母一条心”,体现在教育孩子的目的、为孩子建立的规矩规则上,尤其是双方处理分歧的方式上。

1)教育目的一条心

法国作家儒贝尔曾说:“目的并不一定是为达到它才树立的,而是作为瞄准点才树立的”。

教育的目的也一样,孩子以后成为怎样的人?作为最了解他们的父母,要多交流,统一目标后才会相互配合。

今年国庆阅兵中,余子康这个98年出生,来自江西景德镇,目前就读于国防大学的男生走红网络。

这么帅气优秀的男孩,是怎样养成的呢?作为一名老兵的父亲给出了答案。

幼小的余子康受父亲影响,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在他少年时,父亲就用半军事化方法管教他,犯错扎马步、俯卧撑、站军姿。

妈妈看着儿子受罚,非常心疼,但只能忍着不吭一声,还时不时告诉儿子:这也是为以后的部队生活打基础,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就要严格要求自己。

正是父母教育目的一致,长年累月的默契配合,余子康最终圆梦绿色军营。真的是“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杨乃斌、余子康,他们的父母都知道,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只要明确教育目的,努力才有方向。

2) 订立规则一条心

曾子的一句话“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流传千古。

《育儿大师》中有这样一期节目:小男孩乐乐5岁,只要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非常暴躁,不但打爸爸,还会化身小老虎咬爸爸胳膊。

又打又咬人之后,还会委屈地哭喊“我不爱妈妈,我不爱你们了”。

即使动用棍棒,乐乐依旧撒泼打滚,直到吵得爸妈赶紧满足他的要求。

而当乐乐进入节目组的幼儿园后,却乖巧听话,是个守纪律爱集体的好孩子,让这对年轻的父母特别困惑。

观察老师给出解答: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一致,应该是制定规则这件事,而不是打孩子这件事。

有时制定规则的父母,往往是最先破坏规则的人。就如同乐乐爸妈,为了让孩子服从规则打他一顿,耐不住孩子吵闹很快又满足他。

淮南子中有这样的话“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规矩是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遵守的秩序,父母要时刻保持规矩的不可破坏。

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家庭规则,拟定奖惩办法,比如写作业时不能一边写一边玩;吃完饭,要洗碗等等。

照章办事、按章奖惩。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遵守规则、敬畏规则。

3) 出现分歧私下沟通,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

夫妻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教育经历等都不尽相同,分歧是必然存在的。

处理好教育孩子的分歧,避免不必要的争吵,首先维护好夫妻关系。

有了好的夫妻关系,才谈得上好的亲子关系。

比如,父母可以根据各自优势分工。在一期《天天向上》中,专家这样建议我们处理分歧:

根据父母双方的特点,比如父亲是工科出身,严谨理性,母亲具有文科背景,细腻感性。

两个人可以明确分工——孩子的学习由理性的爸爸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由细腻的妈妈负责。重要的事情,私下商议达成一致。

父母双方尽力要做好自己分工的内容,如果某些方面不同意对方的处理方式,可私下沟通商议,共同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达成一致。切不可当孩子面,一方在教育孩子,另一方插手干涉。

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没有理所当然的正确,只有父母一条心,共同提升科学的方法,孩子才能不断地优秀成长。

父母教育上的一条心,犹如指南针,让孩子时刻有方向。

父母教育上的一条心,犹如助推器,让孩子时刻有动力。

父母教育上的一条心,犹如定海针,让孩子时刻享受家的温暖。

求同存异,分工配合,才是健康的家庭教育。

上一篇:家庭教育,首先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请教给孩子这些基本礼仪
下一篇: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