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樊登: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12-30
手机版

今天算是《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的第一个铺垫------“为什么说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的一个结尾。也是让我很好奇为什么樊登老师会一下子拥有数千万会员的诱导文。我之所以买了这本书,开始看这本书,首先我是好奇为什么樊登会员会那么多。第二是我想给予我的孩子更多的爱,更加正确的爱。第三就是在网上看到了这一介绍亲子关系重要性的章节节选。

这作为一个章节的结尾,留给我的真的更多的是反思,是反省,是打破我很多惯用模式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清晰了一件事情,亲子关系固然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哪方面重要?真的是让我在思考中又一次沉积下来。

“我们的思维模式,由父母决定”

说实在的,这就是一句总结!一句精辟的总结!既告诉了你结论又告诉了你理由!你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拥有什么样的父母营造出来的家庭环境,你就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我上网搜了一下,好像著名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说过这样类似的话。

比如,你的父母是一种类似于吝啬的节俭的生活模式,而你从小你就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基本上我见过的同学他的内心就是这样。即便有的时候为了面子大方一次,但是能看得出他心中滴血的样子。

当然,吝啬只是我们生活中遇见的一种模式,具有普遍性而已。更深度的来讲,我想,应该是格局两个字更加合适。父母格局的大小,决定了孩子未来格局的大小,或许通过上学和外界的接触会发生些许的改变,但是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在我的人生经验中,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大多是轻松得来的。如果你使特别大的劲儿,想获得一样东西,要么是因为它不够美好,要么它根本不适合你。”

当我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很“痛恨”这句话。我感觉这就是在吹牛。和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没有区别。人成功了之后,你说出来成功前所有的经历可能都是你的奋斗史,你的成功路上的血泪史。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故事。但是一旦你没有成功,那就是你之所以没有成功的表现。

这里说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你费了很大劲去争取,但是你也无法真正争取到。因为这就是命。命中注定你得不到,得到了你也镇不住。你的气场,你的格局根本达不到,掌控不了那种所谓的美好。

也或许,你在追求的根本就不适合你,即便你费劲追求到了之后,也会很轻易的丢失。就和昨天讲的一夜暴富之后的失落一样。

“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有接受到‘人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生活’这样一个概念”

最起码在我这里,我是可以接受这样的概念的。有时候,认识很容易飘的。为什么飘,因为很轻松就获得了自己意料之外的东西。因为我们轻松获得的东西,大多是没有成就感的东西。满足不了我们的所谓虚荣心也好,成就感也罢。

仔细想一下,我们应该是都没有找对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更没有那种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行的坚定!可能我们想要获得的东西,都是一种被动的东西。是那种,你不得不去要。或者说我只有要到那些才能怎样的东西。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艰辛,才会觉得不轻松和快乐。

“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只相信艰苦能带来成功,不相信能轻松的工作,就能获得成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语句在我们认识字开始就被灌输着。什么成功等于99%的努力和汗水什么的成功方程式。什么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之类的励志语句我们从小就很被动的在被灌输。

什么头悬梁,锥刺股,什么冷桌子热板凳,什么王羲之把一潭水都洗黑了的故事,什么铁杵磨成针,什么愚公移山……

当然,这些话没有错,只是我们的理解可能出现了偏差。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这些历史上的伟人的成功,他们成功前的付出和努力,在他们眼中或许并不痛苦。因为他们的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苏秦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才开始奋发图强,他为了让自己完美起来,为了不浪费时间,而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考试前逼着自己临阵磨枪一样的痛苦。或许这种努力的过程对于这些已经成功了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快乐和轻松呢?

因为从灵魂深处他们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不在乎获取的过程,在乎的只是我是否获取,只要是在获取,他一定是快乐的。

就像樊登老师一样,几千万会员听他讲了,那么多员工需要他来管理。即便他在书中说他很轻松,说他还经常度假之类的话。难道我们来看,他真的轻松吗?一定不是的,只要是人,站在台上讲几个小时,下来也会累的像条狗的。可是樊登老师说他很轻松很快乐。我想这也是因为樊登老师在享受那种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他想要的。所以他才能感到快乐。

截止到这里,我用了4个篇幅把《陪孩子终身成长》的“为什么说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一生”这一个概念跟大家进行了一些分享。相信大家和我一样,看完之后进行了有效的思考,思考过后又重新的把“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脑海里,自己的心中重新定义了一番。

说真的,我做了很多的反省,反省自己的一些过往。不光是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同样根据樊登老师说的那些,我也在回忆我的儿时经历。是否真的可以一一对号入座?

很遗憾,我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可是真的就和樊登老师这本书里面写的一样,我小时候同自己父母的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现在的很多格局。有的是限制,有的是开拓,谈不上利弊,但是确实自责的情绪大于记恨。

亲子关系的良性建立,着实是我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事情。好在我本身就不想使用我小时候的经历来教育孩子,可是往往简单粗暴的一面极其容易呈现。

学以致用,希望我可以通过阅读樊登老师的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重新建立一种真正良性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的人生在这种关系中收益。

上一篇:中国关工委家庭教育“名家百县”专家宣讲活动在长举行
下一篇:家庭教育是父母自身的修行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