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原则法--用你的语言,为孩子塑造大脑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17
手机版

4T原则主要包括: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放下电子产品。

第一、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即父母和孩子共同关注某一件事或物,但不是让孩子去关注父母关注的东西,而是父母去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东西,适时做出回应。父母回应时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观察、理解、行动。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父母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于是把正在玩玩具的孩子抱到身边,翻开书直接读了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关注的是玩具,父母没有观察孩子的关注点,强行让孩子去听阅读。这就违背了共情关注。

正确的做法是,观察到孩子在玩玩具,我们应该加入进去和孩子一起玩,玩的时候可以问孩子。“我们一起去看书怎么样呀?”,如果孩子产生了兴趣在读给她听,如果孩子仍然继续玩玩具,那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玩玩具。

第二、充分交流

多和孩子说话,就可以做到充分交流。这一步只需要充分发挥父母唠叨的本领。

在电影《囧妈》里,妈妈在火车上对徐伊万的各种唠叨,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但这里所说的“唠叨”和电影里徐妈妈的唠叨是不一样的。

这里的唠叨需要父母尽可能详细的用双方都熟悉的词来描述事物的每一个步骤,且尽量避免使用代词。

比如书中的这个例子,

如果孩子递给你一幅潦草的图画,你会有怎样的回应呢?

“我喜欢它!”(不,你根本不喜欢。)

“我喜欢你的画!”(是的,你真的喜欢!)


第一句‘我喜欢它’,孩子会想,它是什么呢?但第二句就不一样,“我喜欢你的画”,孩子一听就能理解,你喜欢她画的画。

因此,当你在回应孩子时,尽情发挥你的唠叨,越详细越好。

第三、轮流谈话

父母通过共情关注,找到孩子的关注点后与其充分交流,这种你来我往的交流方式构成了轮流谈话。在谈话过程中,父母在回应孩子时,尽量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多用“怎么办”和“为什么”。

一次家庭聚会,大哥家两岁的小侄女在吃饭时突然哭了,大嫂不问缘由直接问:“哭什么?好好的哭什么?”

小侄女哭得更凶了,大嫂把她拎了出去一顿骂抱回了家。第二天大哥告诉我们,小侄女昨晚上肚子疼,拉肚子了。

小侄女突然哭,必有原因,大嫂应该多一点耐心问一句:“为什么哭呀?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小侄女在听到妈妈的询问后也不至于哭得更使劲。

第四、放下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

身边有位朋友在带娃时为了方便,经常用手机放动画给小孩看。时间久了,吃饭得看着手机才肯吃。手机一拿走,小孩就不停的哭闹。

在作者看来,电子产品只是一条单行道,不可能与孩子产生互动。因此强烈建议关掉电子设备。只有双向互动才能起到开发孩子潜能的效果。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朋友晒娃的照片,照片中的小孩坐在地上,看着墙上投影的动画。而真正吸引我的是客厅里没有电视以及占据了整面强的大书架。

这也是我理想中的客厅,没有电视,大大的书架上摆满书,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玩游戏,都是最佳的。

放下手机,远离电视,和孩子一起做任何事,这种互动会让你发现,原来你的孩子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喜欢看手机,你的孩子离开手机也可以好好吃饭。


到此四个原则介绍完,这四个原则更多的是需要父母与孩子的双向互动,这种互动看似简单,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现在的父母太忙。大多数父母都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做饭做家务,从而减少了亲子之间的互动。

其次,回应过于敷衍。部分父母在回应孩子的问题时,觉得孩子问题多,敷衍回答。

最后,对孩子没有耐心。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哭的原因也是层出不穷。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认真解释。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吃饭时,小侄女看到桌上的茄子,吵着说要吃茄子。她的爸爸说:“不可以”。小侄女开始闹腾。我告诉小侄女:“你看,我们大家都还没吃饭呢,你不等我们一起吃吗?”,小侄女安静了,说:“好的,和你们一起吃。”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小侄女想吃茄子(关注茄子),而她的爸爸却说“不可以”(没有共情关注)。侄女开始哭闹。这时候我告诉侄女不能吃的原因,小侄女同意了。

与孩子相处,就像扫雷,一不小心就会踩雷,作为父母,需要耐心和毅力,扫除一颗颗雷。而这个扫雷的技能,就是我们的4T原则。

上一篇:10个家庭教育的精髓
下一篇:家庭教育:尊重而不迁就 宽松而不放任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