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父母最伤害孩子的10大行为!排第一位的是这个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9
手机版

“你看看人家孩子!”

送女儿上钢琴课,遇上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大声训斥。

“人家都会弹,为什么你不会?”

小女孩垂着头,低声回了一句:

“那你怎么不让他叫你妈妈!”

这位妈妈被气得直剁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孩子虽然表面平静,但我想她一定很伤心。明知道妈妈会更生气,但还是选择“还击”。她可能无意识地在模仿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

爸爸妈妈所有的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每时每刻每个场景都可能潜移默化重塑孩子的命运。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但表现出来的,却并不一定是爱。生活中,父母的这几种行为,可能会伤到孩子。

一、对孩子冷暴力

排名第一的伤害,就是冷暴力。简单说,就是在孩子言行不合自己意愿的时候,直接收回感情。

必须承认,这个方法看起来很奏效所以很多父母会用。孩子非常依恋父母,被拒绝会轻松让他们感觉到痛苦,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

但是,伤害也是巨大的。

我的童年就曾深受这种“冷暴力”之苦。

我的母亲在旁人看来是很贤惠很温柔的那种。但是每次我犯了错,她就会撤走情感,不说话,面色阴沉。

她的疏远轻易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依赖和渺小。

为了不失去妈妈的爱,我会开始变乖。变得学会看脸色。

哪怕后来成年了,这些影响依旧在。

我花过很多时间,去调整我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的那些讨好,以及动辄小心翼翼担心失去关系的倾向。

也有孩子不是选择变乖,而是闹腾得更凶。他们甚至会企图去跟妈妈撕扯。

如果你仔细听,孩子的那个凶和闹腾里头,是有恐惧的。

因为你的情感撤离,会让孩子直接体验到:“我是不好的,妈妈不想要我了。”

太可怕了。

冷暴力造成的最危险的后果是,孩子最终会怀疑,父母是否完全可靠。

时间久了,孩子的安全感会受到伤害。

那么怎么避免呢?

当你不接受孩子某个行为时,请明确告诉孩子:我并非不喜欢你,我只是不接受你的某个特定行为。孩子从而才能够安心,并且据此调整自己的不当言行。

二、不尊重孩子的朋友。

当孩子渐渐长大,总会有自己的朋友圈。有时候他们会带自己的好朋友回家一起玩游戏,但许多父母并不尊重孩子的朋友,甚至会因为朋友的一些毛病而非常挑剔,让孩子跟这些朋友绝交。

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因为不尊重他们的朋友,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健康成长,会让他们感觉没有安全感,对自我进行否定,有的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以后学不会交朋友。

三、父母对子女偏心。

大学同学兰兰是个活泼快乐的女孩,对周围的人都很友好,人缘很好,但每次提及父亲,他的脸色一下子苍白起来。原来从小开始,她爸爸就重男轻女,家里好吃好玩的都给了弟弟。所以兰兰一直对爸爸的偏心印象深刻,直到成年之后还无法原谅他。

大量的研究表明,父母偏心会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引发孩子在青年期或成年期出现各种行为问题,甚至等他们离家生活多年之后,心理阴影仍然存在。

其实父母的宠爱,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好处,被宠爱的一方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怨恨,而且容易变成自大、自满,以后处处碰壁;而被冷落的一方则会变得自卑内向,性格可能出现扭曲,对父母的关系非常疏远。

四、对孩子表达出贬低、蔑视和居高临下的言行

很多父母爱说这样的话:

你这么大了还哭羞不羞?

你怎么不能学学XXX,人家比你懂事/学习好/会说话/勇敢/成功……多了

这是明显的言语上的贬低。

也有时候,不需比较,你的言行也会轻易传递出你对孩子的轻蔑和贬低。

我一个朋友就曾回忆说:

我小时候,我的母亲就看不起我。大部分的时候,她都会用一种怀疑的神情看着我,你在干嘛呢?那种神情让我无地自容,好像自己身上有严重的问题。

很多父母并不会这样贬损孩子,但是出于爱护孩子或者减少麻烦的目的,他们同样会挫伤到孩子。

记得我儿子小时候,坚决不用他那个不锈钢的饭碗吃饭,要用和大人一样的瓷碗。我当时只觉得他调皮,勉为其难满足了他。

后来看到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说的这样一句话,才恍然大悟:

你真的认为塑料餐具的发明,是为了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满足孩子的能力吗?……其实是我们对孩子能力的贬低,无意中阻碍了孩子去发展自我能力的信心。

原来我们以为很自然的事,其实是对孩子能力的贬低,只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弱小。

为了不打碎碗,我们很多时候选择了去打碎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那么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伤害?

答案是,对孩子抱有起码的尊重。如果可以,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去在细小的生活点滴中,有机会去体验到:我可以,我很棒。

五、父母手机不离身

有人说,毁掉孩子的第一杀手,不是打骂不是离婚,而是手机。

父母玩手机的行为,不但威胁孩子的人身安全,更是伤害到了亲子关系。

一位美国小学教师给她的二年级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是:你最不喜欢的发明是什么,为什么不喜欢?

其中有4名孩子写到:希望手机从未被发明过,因为他们的父母对手机太过依赖。

前几天,四川一位10岁小学生也在作文中写到:手机是亲情杀手!

爸妈宁愿在网上和不认识的人聊天,也不愿意放下手机面对面聊天。真是‘父爱如山’,在电脑面前就像山一样雷打不动。

是啊,孩子要的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一个全心全意的陪伴。别再让手机,成为亲子关系不可逾越的鸿沟了。

六、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七、贿赂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 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 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八、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九、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

许多父母都会对孩子各种行为很挑剔,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好,比如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行、、跑步太慢、没有兴趣爱好等等。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被激励前行的过程,如果父母看不到他们的优点,那么他们自己也不会发现,也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只会自暴自弃。最后真的变得一无是处,而这些都是父母的忽视和打击造成的。

作为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善于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表扬和赞美他们,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养育孩子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的过程,但好消息是,我们永远可以通过学习和觉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愿你我一直在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路上。

今日话题:

上面这些行为,你有中吗?如果没有,恭喜!

请到评论区留言,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分享!

上一篇:\"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占90%的家庭教育叫作\"陪伴\"
下一篇:初中生不爱学习不做题家长硬逼着学也没用,可以培养他的其他特长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