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生长”和“成长”的区别 相信自己和孩子 懂得坚持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父母的从自己的教育经历也知道,上学时课堂上学的东西,绝大部分知识在毕业后,更甚至在考试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而真正让我们学会的东西并非是课堂老师教授的知识,更多的来自于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一个人的学习过程就是自身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年龄、工龄增长而不断地积累知识,这似乎更符合自我激发的学习教育方式。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没有之一。生长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例如知识、经验灌输进来。进而表明智力教育应该发展好奇心、创造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当下应试教育中,考来考去比拼的总是记忆力,要求符合标准答案这一种方法,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是所有父母都深刻认识到“输不起”的问题。如何平衡“生长”与“成长”的学习之路,必须靠父母来承担此重任。父母是孩子启蒙、教导中最亲近的老师,在孩子人生之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可以做的是,除了从课堂上获取知识外,更可以从其他方面丰富自身的能力,如网络课堂、博物馆、艺术馆等。从中找寻有兴趣的领域,深入其中,发现孩子真正的需求,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同时也相信这种能力可以促进课堂知识的吸收、消化。在“生长”的同时“成长”,以达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理想状态,是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之一。

  家庭教育是一条艰难的路,父母的教育方式大多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以及本身的阅历、人生经历,另外就是当下的潮流,比如看到周围小朋友都上这个辅导班,那个兴趣班,因此就给自己的孩子也报了许多课程,却没有想过孩子真的需要吗?还是焦虑“输不起”,让自己和孩子在不同的学习课堂中赶场子,努力地让孩子进步,再进步,从而安慰作为父母的心态,我们在努力!

  

  孩子能体验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当然是好事,毕竟开阔了视野,不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但这种情况本质上将孩子的教育推向了正规的社会教育机构,期望孩子有一个满意的前途,却忽略了父母本身应该尽的教育责任。如此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正确?父母恐怕内心深处并没有肯定地答案!所以,家庭教育行走途中,父母也会犯错,只有学习、反省,然后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前行。

  作为父母应当给自己信心,能完成教育的重任,也相信孩子,不要太在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败、过错,就像我们在教育中犯错一样,相信自己能够改正,同时相信孩子!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材,为了提高孩子将来的竞争力,为了素质教育,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不少兴趣班,如舞蹈、钢琴等。也经常会听到各种感叹“孩子不能坚持。”,如果从孩子自身的兴趣看,这些或许都不是他们的乐趣所在,没有内心的向往,所以就不愿去上课,这是教育中的另一个问题。

  

  在这里想说的是,父母让孩子学一种“兴趣”班,如何告诉他们,持之以恒地做完一件事情——坚持,并慢慢引导孩子爱上“坚持”这件事。上了钢琴课,课后复习需要操练,总要父母提醒、催促,他们才会磨磨蹭蹭地做上琴凳,开始温习功课,过程中父母也总在一旁监督着,防止他们不时地玩弄一些小动作:喝水、零食、东张西望等等。

  父母地苦恼就在于此,那是不是看看,有没有某一个时段,孩子自己突然跑去弹钢琴,没有人提醒要开始练习了,他们自己主动地开始练习弹奏曲子。一旦碰到这种时候,爸爸妈妈要赶紧引导孩子,把这种自觉学习的行为固定下来,让他们明白“坚持”,就是每天自觉地、重复地做好一件事情。

  孩子的行为习惯总需要父母一点一滴地发掘,并且不断地强化,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师的肯定,正面力量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从内心深处找到成就感,增强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哈佛大学调查发现:想让孩子有前途,父母要经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下一篇:教育不能只靠老师 代表委员建议加快家庭教育立法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