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父母该教育他还手吗?这4种方法比还手更有效!

栏目:家庭教育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引言:李女士前几天带着儿子在游乐场玩,儿子在游乐场因为和一个小朋友抢玩具打了对方一巴掌,李女士赶紧和孩子道歉,可小朋友却哭着跑去和妈妈告状,面对孩子的哭泣和委屈,那位妈妈毫不客气地说:“他打你,你不会打回去吗?就知道哭,以后别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李女士听得目瞪口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生活中,小朋友之间发生打闹是很正常的,只要不过分,一般大人都不需要参与,孩子们之间自然有他们的解决办法。

  可如今,很多孩子都受到家长的过分呵护,家长看不得自己孩子受一点委屈,于是教育孩子在被打后一定要还手,这样才能不吃亏,长大了也能在社会上争气,不被人欺负。

  那么,孩子被打,家长教育他立马还手回去的这种做法对吗?有没有什么方法是比还手更有效的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孩子被打,父母应该教育他还手吗?

  关于孩子被打,父母是否应教育他还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概可分为三类:

  一是支持派,认为别人打我我就要打回去,这样才能不吃亏;二是反对派,让孩子理智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暴制暴;三是中间派,认为该打回去时就要打回去,如果对方不是故意的,可不予以还击。

  

  我认为,孩子被打后应不应该还手应该从几方面考虑:

  一是被打的原因;二是还手的后果;三是是否对孩子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所以父母应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再决定要不要还手,不应一味教孩子还手。

  一味教育孩子被打后还手有哪些危害?

  如果父母完全不考虑孩子被打的原因、还手的后果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意义的话,一味让孩子打回去,那就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具体危害包括:没有及时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扭曲孩子的是非观;没有搞清楚孩子之间的力量悬殊,有可能导致孩子遭受更厉害的还击;没有帮孩子寻找更积极的解决方法,造成事件影响进一步扩大并让孩子增强暴力倾向。

  孩子们之间打架的原因很多,有部分孩子比较霸道,喜欢欺负别人,但大部分孩子打架有玩闹的成分,也有互相争执的成分,父母应搞清楚原因再进行教育。

  试想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打了一个两岁的孩子,父母一味教育孩子打回去,那两岁孩子将会承受更有力的还击,所以,一味以暴制暴一定是不对的。

  孩子被打,比起还手更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被打,如果不教育让他打回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变得懦弱、胆小、自卑,遇事只懂忍让,不懂反击,这样的孩子怕将来进入社会很容易吃亏,所以父母就会教育他被打后立马还手,而事实上这样做也有很多危害。

  其实,孩子被打,不只有还手与不还手两种解决方法,还有四种方法比还手更重要,分别是让孩子明确权益与界限意识、警告和震慑对方、灵活应对、求助大人。

  1、父母应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权利和界限,告诉他玩具的归属权、身体的隐私权与受保护权、和朋友玩闹时应掌握的尺度,这样既能防止自己受伤,也能防止他人受伤。

  具体包括:自己的东西有权拒绝给他人玩、不能抢他人的玩具、身体不应被他人侵犯和伤害、和朋友打闹时不能碰别人的哪些部位以及不能拿什么东西打闹。

  

  2、父母应让孩子积极利用语言的力量,在孩子被打时应让孩子及时予以口头警告,以达到震慑对方的效果。

  3、如果对方对孩子给予的口头警告完全忽视,那么孩子可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包括利用身体部位以及身边的物体来还击、及时逃跑等。

  4、应教育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向大人求助,包括老师和家长,切莫忍气吞声,让施暴者得逞,并一而再伤害别人。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

上一篇:专家指出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的终身幸福能力
下一篇: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 分享

最近更新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