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就是顺其自然?错的不是快乐教育,而是你对它的误解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只要提起子女的教育问题,家长们少不得是千头万绪左右为难,到底怎么教孩子才是对的?随着近年来国家多次宣布对中小学进行减负,一些家长开始崇尚“快乐教育”,让孩子自由发展随心所欲,这真的是对的吗?

我国曾是一贯的奥数强国。然而在今年的2月25日,第11界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中国军团一块金牌也没得到,而个人的最好成绩,仅仅是第十五名。而我们一贯认为“不会算数”的美国队,却得到了三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名,韩国是第二名。同样的,在重量级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中,中国也已经4年没有登上过领奖台了。

失利的新闻传回国内,在教育界和数学界引爆了一场关于教育方式的纷争。“减负这么些年了,基础知识越减越少,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弱,然而还有大量的权威人士,把‘快乐教育’这碗毒鸡汤,大口大口地喂给家长和学校……长此下去,天赋型选手上升的空间将被完全消除。”

难道说,公众真的都被“快乐教育”蒙蔽了吗?

快乐教育,是由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来的,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所以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是快乐的。斯宾塞用快乐教育的方式,成功抚养了失去双亲的小侄子,14岁的时候小侄子就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植物学家。

因为有了如此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再加上看起来快乐教育实在是易于操作,自从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书籍出版之后,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很多拥护者。他们坚信对待子女要用快乐教育法,让孩子开开心心的成长,轻轻松松的学习。然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弄错了快乐教育的方式。

所谓的“快乐教育”,麻痹了那些目光短浅的家长。

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推行“宽松教育”,内容大概是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是不是感觉跟我们国内的减负差不多?而且政府方面说起来非常有道理,大家应该反省过去的填鸭式教学,跟上时代的形势,教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来迎合未来社会的需要。然而,在创新的同时,教育者们忽略了创造力产生的前提,是学生们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2019年4月30日,是日本平成年代的最后一天。而“享受”到日本政府推行的宽松教育的一代,被称为“平成废物”。他们只知道享乐,从不关心明天;他们不想工作,只沉迷于动漫和游戏;他们遇到一点挫折就龟缩起来,从来不想为自己而奋斗……这时候,他们的家长才捶胸顿足悔之晚矣。

知识的学习,从来都是一个抗拒懒惰、自我鞭策的过程。古有头悬梁锥刺股,今有虎妈鸡娃,当有一部分目光短浅的家长沾沾自喜地说“我们家只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的时候,当他们在松懈中和孩子上演父慈子孝的时候,当他们的孩子沉迷于所谓的“快乐教育”的时候……其他的孩子正在“痛苦”地学习,然后成功地获得优势,在社会竞争中轻松地将“快乐”的孩子击倒。

然而这个锅,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却不能背,只是因为大家都只看到了字面上的快乐教育,而对它产生了误解。

在实施过程中,人们对快乐教育都有哪些误解?

一、孩子说不喜欢就应该停止。

我国著名的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相信无数人的童年都是伴随着他的故事成长起来的。他本人只有小学学历,然而成功给他自己造成了这样一个误解:孩子的教育,可以凭孩子的喜好来决定。当他的儿子郑亚旗说不喜欢幼儿园,他说好,不去了;随后孩子说不喜欢小学,读完之后孩子表示不想上初中,好,同意了……

现在呢,郑亚旗勉强也算的上是父子俩开办公司的CEO,但是细数他做的事情,不过是将父亲的著作一改再改然后出版,丝毫没有郑渊洁当年宣称的“极富创造力”的行为出现。当年郑渊洁有多推崇自己的“快乐教育”,现在就有多么闭口不谈。大概他心里也清楚,这是一段失败的教育经历吧。

对于陌生、困难的事物不喜欢甚至感到恐怖,是人类的本能,当教育不能克服本能,又怎么能更上一层楼呢?当面对孩子的不喜欢,家长应该鼓励他克服,多给他几次体验的机会,也许他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呢?

二、把决定权全部交给孩子。

成年人尚且有懒惰、没有自制力的时候,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可以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把决定权全都交给孩子,本质上是家长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前几年的大热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做父亲的强硬地干涉了孩子的选择,带领她们练习摔跤,当电影中的女儿们向爸爸祈求不想练摔跤不想剪掉美丽的长发时,爸爸狠心地拒绝了她们。然而,她们的一路艰辛终有回报,终于夺得金牌。

如果尊重她们的选择呢?她们就会像千千万万个印度妇女一样,早婚生子、终日操劳、不被尊重……是父亲的强硬,给了她们挺直腰杆做自己的机会。

在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稳定的时候,家长应该作为迷雾中的领航台,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在他们选择错误的道路时,及时指导他们飞向正确的跑道,这才是负责任的父母的正确行为。

三、不能逼迫孩子。

常常见到有大众媒体提起欧美教育,说他们的课堂多么的宽松,老师多么的和蔼,但是他们没有说,这些宽松的学校都是公立学校,在欧美,只有对孩子没有要求的人,才会让孩子去公立学校读书。而在重金打造的私立学校,孩子们的努力拼搏,比起国内也是不惶多让。

如果任凭孩子凭本性发展,他的轨道和速度便无从得知,这个时候家长不妨“逼迫”一下孩子,逼他来到正确的道路上,才是正确和有效的教育方式。而且,习惯于接受外界“逼迫”的孩子,最终将来到自我逼迫的道路上——孩子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才是他能够持续努力的根源。

斯宾塞书写快乐教育的原意,并不是希望人们将对孩子的教育建立在沙滩之上,大一点的风浪就会将它摧毁,而是希望教育者们用快乐的心态,来化解教育中的痛苦。当孩子对学习生活乐于其中,解出一道数学题是快乐,做完一套英语卷子是快乐,考上心仪的学校更是快乐。

在生活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快乐教育?

第一、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家长和老师首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生活,不把莫名的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否则,一切的快乐又从何谈起呢?

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自从登上《百家讲坛》以来,深受大家的喜爱。他讲起历史来津津有味侃侃而谈,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沉浸其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他是真正喜欢给大家讲述历史。

而在生活中,易中天也是一位快乐的教育者,他对待女儿和善而宽松,为了让女儿识字,他保持着给给她写信的习惯,女儿想读懂爸爸的来信,自然愿意学习认字了。

作为教育者,孩子能轻易感受到你的情绪,如果连施教者本人都倍感压力和痛苦,那么传达到孩子身上的情绪只能更加令人不适。

第二、当孩子做错事情时,采取自然的惩罚方式。

当孩子在做错事时,快乐教育并不是意味着轻轻放过,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吸取经验不再发生。

如果孩子贪玩弄脏了衣服,请孩子把他洗干净,让他知道洗衣服有多么困难;

如果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不整理,那么拿走这些玩具,等他答应整理才可以还给他。

惩罚孩子的时候,家长要心平气和,让孩子认识到家长不是因为生气而惩罚他,而是因为他的行动错了在惩罚他。而他要进行的补救,不是熄灭家长的怒火,而是应该挽救错误的行为。

每一次的惩罚,都是在累积孩子的经验,时间长了他就会知道社会的规则,到底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这会更容易规范孩子的行为。

第三、让孩子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加自信和坚韧。

让孩子快乐,却不能只看见眼前的快乐,而对未来做出模糊和让步。让孩子快乐,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积极乐观,对可能遇到的挫折充满了自信和坚韧的决心。

央视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11岁的盲童,小女孩在特殊学校读4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她上学,特意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她的家距离学校,一共有386米的距离,对于一个先天视神经发育不良的孩子来说,却需要步行15分钟的时间。

然而,小女孩一直非常骄傲于这件事,因为,她是“独自”上下学的。她不知道的是,其实妈妈一直跟在她的身后,默默无闻,帮她挡掉了那些可能存在的危险。

这位母亲的做法,正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乐观情绪,让她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吸取经验,积蓄面对未来的勇气。

父母都希望孩子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哪有不经历风雨的旅程呢,在孩子开始他的旅途之前,父母能给他们最大的礼物,就是赋予他们乐观坚韧的态度,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决心,去成为自己生命的控制者。

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所以,作为孩子的引导者,父母绝不能被眼前的快乐绊住了脚步,而是要看到“快乐”后面还有“教育”二字。希望在真正的快乐教育的帮助下,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乐观、坚韧、有温度的成年人,这样,他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

关于快乐教育,您有什么想分享的故事吗?欢迎留言讨论。

上一篇:月活超11亿,微信商业能力背后的教育故事
下一篇:2019年度EduSoho优秀网校奖公布,11家网校荣获大奖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