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一门3院士,27岁剑桥博士毕业,为国家核事业不再要孩子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3-29
手机版

听过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说在解放前艰苦的岁月里,一户贫苦人家的孩子去外地求学,把学生信息登记表的姓名一栏填成了年龄——十四。

于是他灵机一动,改名李仲揆为李四光。没想到在未来的岁月里这个名字会响震八方。

有其父必有其女

李四光是我国有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为我国石油勘探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且他求学回来给中国带来了第一台伽马仪,为中国找铀矿带来了有利地条件,更同一众科研工作者为中国两弹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今天我们主要从李四光的生活轨迹里了解认识他的女儿李林。

李四光在北大任教授期间认识了许淑彬。许淑彬当时正在北师大附中教书,喜爱弹钢琴。温婉漂亮、富有才情的许淑彬吸引了李四光的注意。

父亲去世后,她在哥哥和母亲的支持下读完了大学。李四光以一封家书向许淑彬提亲后,也是经过了哥哥和母亲的同意,两人走入婚姻的殿堂,从此携手一生。

父母都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李四光和许淑彬也一样。李林的诞生给一家人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母亲早早地教李林弹钢琴,以致她小小年纪就培养出了对钢琴的兴趣和天赋。

而李四光作为父亲并没有忽视对孩子应有的陪伴,他在周末会陪李林爬山,从山顶望去,一片风光,蔚然深秀,让人不禁联想起祖国四方的青山绿水。

李林接触的自然风光多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增加了不少。这些心底的热爱与深厚的感情不管是从她出国学习,完成学业即刻回国,还是响应国家号召,从事核反应实验都可以看出来。

在李林十一岁时,李四光去英国讲学,他一同带去了心爱的女儿,所以李林在那段时间在伦敦读书,这段经历对她来说是好的。两年的时候里她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学习了许多新知识,锻炼了自己的感知力和观察力。

李林大学就读于广西大学机械系,女生学机械一定要有更强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这些李林都有,这也得益于她父母的指引与培养。

她的父母就像一个领路人,带李林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是一条为祖国科研事业贡献一生的路。李林受父亲的影响,她将科研视作神圣的事业,并用一生去追求和奉献。

两次深造,日后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

李林毕业后去了成都航空研究院,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之后她有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很快事情有了眉目。

在中国的李约瑟夫妇表示愿意帮助李林,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林申请到了英国文化协会的奖学金,得以去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

李林如愿以偿,出国深造。贾平凹先生曾说过“我有使命不敢怠”,这用在李林身上再适合不过

关于李林去英国读书还有一个小误会,父亲本来建议李林学习弹性力学,因为秘书的一字之误,她读了塑性力学,开始涉及金属物理。

因为前后专业不相近,李林刚开始的求学之路上并不顺遂,在国内学习机械专业使李林没有积攒充足的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开始跟课时会有些障碍。

李四光这时不忘写信鼓励爱女坚持,李林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她通过自己利用课后时间的学习,慢慢跟了上来,达到了当时导师的要求。

后来李林在英国伯明翰大学顺利毕业,拿到了物理冶金的硕士学位。

只能说求取知识的路上是没有终点的,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专业能力提高的渴望也是没有穷尽的。

李林完成硕士学位后,拿到了英国的金属协会奖学金,这让她有了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她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机会,去剑桥学习了电子显微镜和金相学。两年后李林学成回国。

都说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博士毕业,李林带着充足的科研学识和立志要为祖国科研事业做贡献的决心,她来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这是她只27岁。

校园相识后志趣相投、互相扶持走完一生

李林与丈夫邹承鲁是在英国剑桥大学相识的,同样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样是有热血有抱负的青年中国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找到了灵魂的契合点,确定了恋爱关系。

当时李四光因工作去英国考察,得以与女儿在异国他乡团聚,见到了邹承鲁之后,很满意,1949年,在英国李四光亲自主持了女儿的婚礼,对女儿的婚姻充满了祝福了期待。

李林的科研工作得到了丈夫邹承鲁的很大支持,他顾不得核辐射的影响,支持妻子参与反应堆材料辐照实验。

想到妻子在实验室的背影,邹承鲁会骄傲,会落泪的吧!他们甚至因为考虑有核辐射的原因,没有考虑再要一个孩子。

李林在科研的路上心里一直怀着“螺丝钉”的精神,国家哪里需要,去往哪里去。她一辈子的科研曾因为国家的需要三次更改方向。

她先后从事了钢铁事业、原子能事业、超导材料事业,专业求真的精神和端正朴实的科研精神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楷模,也曾激励了一代女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科研鞠躬尽瘁的决心。

李林如此优秀,邹承鲁也没有差。他在1958年祖国最艰苦的那段日子里发起并参加人工胰岛素的合成工作。

中国成功合成人工胰岛素更是被认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研的又一重大成果。而作为主要的路线确定人和监督者,邹承鲁确实成绩斐然。

而且不得不谈,邹承鲁在科研事业上的正直值得很多人的尊重和思考。

晚年,邹承鲁公开揭露了许多学术造假的信息,这也曾给邹承鲁夫妇带来了一些生活压力,但他们夫妻携手走了过来,这份扶持,人人称羡。

李林夫妇晚年从科研前线退出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指导了许多研究生和博士生,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工作尽了一份力。在他们的学生中也有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令人欣慰。

他们夫妇休息时会打打太极、种种花、听听莫扎特,生活最后能归于如此安静,只能说是因为内心的极度纯净,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四光、李林、邹承鲁才能在科研的路上走得那么远。

最后希望我国的科研事业可以出现更多像这一家三口一般的对科学如此赤诚、如此着迷、如此奉献的大写的人。

上一篇:3月27号韶华之约 智荣公益讲堂欢迎您的参与!
下一篇:她是新崛起的中国生物奇才,27岁获世界大奖,发表五篇《自然》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