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未来成功!要牺牲多少孩子,父母才能接纳孩子的平庸?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文:小曳

最近,微博有一条新闻,引发了网友对教育的热议: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在采访中谈到现在的教育焦虑,他说,如果所有人都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精英,而不顾自己和孩子的具体情况,那么结果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很多父母认为,只有精英才有未来,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英,而不顾孩子的自身情况,其实这正是现在很多家长焦虑的源头。

有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教育支出最多的国家。而且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长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

即便是这样,家长们依然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

央视财经曾告诉家长们:

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并不都是懂奥数的天才,而是具备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学生。

家长们需要放宽心的是,人生是一场长跑,起跑不必要冲刺,多想想如何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眼睛更明亮,跑得更久更远。

所谓的精英教育对孩子的未来,益处有多少并不好说,但父母过度的焦虑一旦影响到孩子,坏处却是显而易见。

1

过度焦虑

源于父母自身

前段时间很火的《银河补习班》提出了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学习和考试都是一个拉弓的过程,但是将弓拉满以后,我们的箭要射向何方?

而过多地着眼于这个拉弓的过程,忽略了箭的方向,则是我们过度焦虑的源头。

我在当老师期间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场景:

我一宣布下课,一位奶奶就急匆匆地走到孩子身边,一边帮孩子收拾书包,一边拿出面包催孩子快吃。

后来我才了解,原来孩子有很多课程,接下来的一节就在一小时以后,可是到达上课点坐地铁就得一个小时,所以孩子只能赶紧趁着收拾东西吃几口,或者在车上解决。

这样的赶场式疯狂补习,其实就是父母焦虑的产物。

8月20日,中国儿童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

这份报告对15000名儿童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得出结论: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高达78.30%,而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的比例也已经达到了76.93%。

父母害怕孩子学习不如别家孩子好,才艺不如别家孩子多,所以只能压缩孩子的睡眠时间。

有人说,其实不是孩子怕输,而是父母自己输不起。

父母的过度焦虑,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希望,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一股脑地塞给了孩子。

2

真正的成功

并非培养精英

父母的焦虑,固然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过了头,就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因为担心13岁的女儿暑假期间“掉队”,武汉一位妈妈一口气给孩子报了3个补习班,平时专注于文化课程,周末学钢琴和舞蹈,课程密集,每天要转战三个镇。

没想到,孩子因为学习太累,得了颈椎病,脖子一转动就响,连头都抬不起来。

这种过度的焦虑让孩子痛苦,家长也自责。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位美国校长写给全校学生的信,他毕业于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成为校长之前曾在美国排名第一的高中——菲利普埃克塞特当教师多年。

然而,他并没有将考名校或成为精英定义为成功,而是告诉学生:

我们更在意的是,你在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一点,关键在于你的行为模式,这是你一生性格的基础,它关系到你能否寻找到真正的快乐、是否能和别人友好相处以及高效合作。

所以,真正的成功其实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快乐和知道怎样为人处事的人。

然而专家表示,现在父母的这种焦虑,已经传递给了孩子,换言之,孩子们已经过早地参与到了竞争中,尝到了压力的滋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焦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己也会表现出异常的焦虑,一旦遇到大的问题,很可能承受不了。

把三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大学的歌手妈妈陈美玲就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过度焦虑,她说过,不要让中国式的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3

放下焦虑

才能科学育儿

父母越焦虑,孩子越脆弱,父母越平和,孩子越强大。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放下焦虑,以平和的心态育儿呢?

1.父母要懂得发展自我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焦虑,往往是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了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去努力,自己却放弃了成长,孩子怎么会心甘情愿?

最好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和孩子保持共同的节奏,一起努力。

《少年说》中有一个四年级的小男孩,抱怨自己38岁的妈妈每天沉迷考研,学习比自己还疯狂,以致于没时间搭理自己。

而妈妈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是一个团队,要一起合作,没有人可以掉队,正是因为在你身上看到了学习的风采,妈妈才要去努力。”

过度在意孩子,会让自己和孩子都失去独立空间,不利于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妨把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缩减到两小时,其他时间留给自己,可以用来学习,充实自己,但并非需要父母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而是要把我们对孩子过多的关注收回一些,这样,双方的压力都能小一些。

而且当我们的眼界放开,格局扩大,心态就会更平和,我们努力的样子也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给孩子一些时间自由分配

父母的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学习效率低,或者娱乐时间过长等等。

尹建莉老师也有过这样的困扰:

她的孩子很喜欢打电动,打的时间久了就会被勒令去做功课,这让孩子很痛苦,尹建莉也很担心孩子会荒废了学习。

但她发现强制性要求孩子学习完全没有效果,反而让自己越来越焦虑,后来,她想了个办法,跟孩子约法三章,只要孩子把一天的事情做完,时间分配由她自己掌控,但是需要每天睡前检查进度,一旦违规就取消这项特权。

结果发现,效果竟然意外的好,因为一旦电动打多了,孩子就会意识到时间浪费了,其他事情可能会做不完,然后赶紧停下。慢慢地,打电动的时间越来越短,学习时间越来越长。

与其要求孩子学习,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分配时间,刚开始,可以先选出某一段时间交由孩子支配,我们只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出合理的任务清单即可。

这样,我们省心,孩子也会得到尊重和信任,最重要的是,通过管理时间,孩子认识到了光阴的可贵,懂得学习和娱乐的合理分配,这将是他们受用一生的好品质。

3.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学,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学不会。

所以,适当地做出取舍是很有必要的,选取孩子喜欢的,然后一直做下去,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喜欢的领域,才更容易获得幸福和成功。

曾经有一位女观众提问俞白眉导演:一个只重兴趣、不给重压的孩子,真的可以成才么?

俞白眉说:“现在的社会竞争其实一点都不激烈,因为在我接触的行业里,95%的人都只是谋生计,而剩下那5%真心热爱的人中,就没做不好的。”

心理学认为,如果孩子在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兴趣得到重视和正确引导,那他的一生将可能被改变。

所以,只要孩子的爱好是健康和积极的,父母要做的就是支持他,并且让他在这条道路上专注和深耕。

韩国教育学博士全声洙在《犹太式教养》中提到,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100米赛跑,要想跑完全程,速度应该从头到尾都控制均衡。而马拉松运动员失败或放弃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跑得慢,反而是跑得太快。

放开无谓的过度焦虑,不以单一的速度来要求孩子,是父母最应该做的。

孩子不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是自己的希望,要为自己而活。

我们只需要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告诉他,选择你喜欢的,然后坦然面对失败。

不要让孩子在本该无忧的年纪,染上深深的焦虑,影响一生。

上一篇:全球AI教育丨全球AI教育哪家强?美国、中国、欧洲、以色列占鳌头
下一篇:“保姆式教育”撑不起“培根式教育”,是时候“断奶”了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