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学天教育杨一老师:用陪伴去回应每一份需要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1-01-03
手机版

杨一

学天明星讲师

主讲一、二级建造师市政实务

和杨一老师的聊天,是从一则组内“小八卦”开始的。

“前几天下班后我们团队一起聚餐,吃完散步登宝石山。上山途中,由于晚上路灯昏暗,石阶路也是高低不一,有几个女生恐高和害怕走夜路,尖叫连连。这时候我们组两位小哥哥的体贴、暖心就都施展了,嘿嘿…平时还真看不出来哟”,说着她用手指做了一个比心的手势。

杨一老师所在的市政科目团队是公司中出了名的爱“团建”,她自己也爱好徒步和旅游。阳光洒下的光晕、天空在湖面的倒影、飞落在枝头的鸟……这些关于美与自然的意象,很契合她的本性与气质。于她而言,那些旅途中的人和事,情和景,承载着生活大部分的意义。风景拥有治愈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功效,在让身体恢复元气的同时,也会因为背后蕴含的某种特殊意义让人重拾信心。

她也爱读书,遇到好词好句会复制下来放进备忘录。她给我看了几句最近的摘录,其中一句诗是这么写的:“绿色的草丛生长/心中红色的花朵盛开/恳切地低下头/那样执意/向人展示的时光”。

花朵绽放无声,时光绵延温存。杨一老师的心里,一定存着这样一个温暖的能量场。

把爱与责任传递下去

和杨老师聊天很舒服,她的声音很特别,调略高,但给人一种踏实感,不快的叙事节奏,把一切都娓娓道来,就像一阵轻风,在湖面上吹拂起的一圈圈微澜,让每个听者平静。

一般访谈前,为了搭建框架准备,在我心中都会有预设的立场。这一次,原本对杨老师的预设标签就是爱岗、敬业、严谨……

可她上来却说:教师这个职位其实就是一面显微镜。

“有多少学员,你的缺点就会被放大多少倍。比如一瓶水,水质不好,就经不起几千倍的透视,那上面的细菌绝对看得清清楚楚”。

这一理性甚至有点“直接”的回答,我想更多的源自她之前的职业轨迹。

2012年开始,杨一老师在上海一清洁生产咨询机构任职,先后负责近二十个项目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涉及化工、涂料、油墨、印染、机加工、钢铁、注塑、装配、焊接、混凝土等各类生产型工业企业。主要的工作,就是从环保角度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协助企业进行改进。

她总结这份职业有三个关键词:交流、编写、输出。

“如果现在让我说,我会说虽然两份工作是不同领域,但相似度是很高的”,她解释到:“以前和不同类型客户不同岗位人员沟通、打交道,现在是和各部门以及需求不同的学员交流;以前给不同层级的客户做专项培训,现在上直播、录播、面授;以前是编写文本报告,现在编撰各类教辅资料。”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经验都是为现在、未来打基础,在某一个时刻就会展现它的价值”,但在当时,她说不晓得这种经历对以后有什么用,就像少年仗剑而不自知。

谈到“价值”,我们聊到现在建工培训领域的一些浮躁现状:很多老师被流量裹挟,为了追求利益,为了粉丝数,而忽略了授课本身的质量。

“浪潮之上蒸腾出无边的城池,围起了很多目光短浅的人”。

杨一老师以她的视角敏锐观察着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她反思这件事,她觉得逐利本身不荒诞,毕竟“学术的意义有一部分就是活在当下”,但不能只为了“追风口”。

“踩中风口的人,常会有错觉,做教师不能有这种错觉”,她坦言:“这一点我挺感谢之前的工作经历,专业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沉得住气的心态”。

陈晨老师说过:“做教学,一定要少一分功利心、多一分求知心,让教学回归教育本质,少看短期利益,多看长远发展”。

从教多年来,她欣喜于学员的成长,沉浸于教学的创新。她一直在思考求索:什么是好老师?行业需要的老师是什么标准?随着教龄增加,她也越来越深切体会到做一位好老师的不易。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作为市政科目的金牌讲师,她的教学风格、授课质量都得到了无数学员的认可。

“除了专业知识,授课技巧、语言表达也很重要,比如如何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把枯燥的专业知识教会”。她说她特别羡慕北方的朋友,觉得北方语言感染力“老强儿了”,她特地模仿了一下儿化音。

“若精力有余,我还想学习心理辅导相关内容,尤其是临考前,很多学员的心理负担都到了极限,想要放弃的时候,需要有人去引导、排解”。

她主张拉近与学员的距离:与状态欠佳的同学谈心,安抚鼓励;收集反馈,有针对性地点对课件内容调整方向;应对考试延期,她带领大家研究对策并迅速拿出方案保证备考进度;考前心理疏导,她会根据学员特点采取个性化沟通策略;成绩揭晓,她与学员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甚至比学员更开心……

“教别人学和自学不一样,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自己会了,不代表copy出来能让别人也懂。有些内容,自己心领神会的,要简洁明了地传达给对方,需要靠琢磨;这些人听懂了,但还有些人没听懂,得快速反应过来他们卡壳的地方会在哪里,需要怎么换种方式去解释,这也需要去琢磨”,她边说边反思:“每位学员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不能一条路走到黑,需要多样化教学,这点是从整个学习规划来看,格局就大了,目前我还做不到”。

她说当教师需要“从大处想,从小处做”,唯有落实,才有成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细化到脚下的每一步,到每一堂课和每一项具体的实践中。

学天特聘专家魏国安老师说:“教师,于家庭,是希望;于教育,是使命;于国家,是未来”,杨一老师说她还达不到那样的高度。“待人以诚,人必以诚待之”是她的人生格言,也是她对教师这两个字最质朴的理解,立于三尺讲台,就要把这份爱与责任传承下去。

用陪伴去回应每一份需要

我在码这篇稿件文字的时候,系统输入法常常会默认把“杨一”名字打成“杨逸”。

在字典词条中,对“逸”字的解释是:表示安闲、安乐;也表示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意思。

可能她自己也没有发觉,我们在谈到“自学考证的方法”这一话题时,她回答中关于“劳逸结合”中的“逸”的部分,就占了大部分的篇幅。

“劳逸结合,每月也适当有个放松的时间,出去看个电影、溜个公园、家人聚个会……学习工作晋升固然重要,家人、亲人、朋友也是同为重要的,需要腾出些时间去经营、陪伴”。

陪伴,是杨一老师的人生关键词。

陪伴,出现在讲台上。

“杨老师,谢谢你”,每每看到成功拿证的同学发来感谢的话语时,她都倍受感动。课后学员提出的意见,改善的建议,都被她奉为圭臬,也让她在积极备课、力求质量的同时,想要一次次攀登自身知识体系与教学能力的高峰。“教学相长,与其说是他们感谢我们的付出,不如说是彼此成长,我们把知识竭尽所能让他们理解、融会贯通,他们让我们不再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今年八月份的时候,这位一建学员特别焦躁,学习到了瓶颈期,天天有事没事都在看书,可是感觉越学越觉得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记不住,失去了坚持学下去的信心”,她分享了一则学员故事:“我们就根据学员的平常习题记录,一步步帮着找到突破口,学习方法不到位,劲儿没使到正确方向。听、背、写,我们让他先试着坚持一个礼拜,慢慢来”。

她对学员说:“每天学习也会有疲乏期,和孩子、家人一起调整、恢复下,你是家庭的支柱,下一次学习动力会更足’”,杨老师期间多次关心、疏导,最终该学员调整了心理状态,在考场上正常稳定发挥,顺利通过考试,成功取证。

陪伴,出现在案台前。

“团队很重要,我很感谢我们组的每个人。大家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每个人都在能最大限度发挥他特长的位置,团队作业效率非常高。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工作靠伙伴。团队嘛,不需要一人独大,而是1+1>2”。

陪伴,出现在生活里。

她说自己也会有失落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平凡人,不快及无助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有个朋友在身边,默默地相信、等待、陪伴,一起走过这段不快的时光。

陪伴学员,陪伴同事,陪伴朋友,她愿意用陪伴去回应每一份需要。

“能有陪伴我们同行的人就是幸运,即使只是一段路,也该感谢”

坚持,坚持,还是坚持

谈到对一二建学员的寄语,她模仿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台词说:“坚持,坚持,还是坚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还没说完最后一个“坚持”,她就被自己逗笑了。

作为学天教学研究院的一员,“坚持”这个词她不仅说给自己听,更寄托了多学天大家庭的期许。

他希望学天能继续沿着当下的发展路踏实走下去。“课程不需要太多,做精做全,督学到位,切实让学员真正消化了、吸收了,我们坚信通关完全没问题”。

优质的教研产品是学天的门面,也是核心竞争力,她希望学天在建工板块的产品能做成行业精品,其他板块的产品也愈加成熟,开拓更多新的培训业务,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如注册岩土工程师、一级建筑师等。

“刘总经常说,一家教育机构的教研就好比一台机器的发动机。现在我们学天拥有几百人的教研团队,而且又专门成立了由众多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教学研究院,教学质量等各方面肯定还会更上一层楼。所以我觉得学天作为教育培训的领头羊,这个“发动机”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力。外围还有一群满满使命感的学天家人们,一起践行“让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使命“。

明天会更好。

2021年,学天即将迎来自己的第12个年头,过去的荣耀和困难皆已过去,时代在每个学天人的心中埋下了一粒春天的种子。

谈及对学天未来的祝福,她的祝语还是烙着深深的个人印记:

“无论我们经历什么,只要秉着教育的初心,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透,未来的日子,就无所谓春色,因为处处都将是春色”。

2020在倒数计时,凛冬即将过去,等待春天。


上一篇:追星就追科学家:科大讯飞为青少年教育“点燃一把火”
下一篇:俩小孩喝这个,一死一肝脏尽毁奉劝家长别作死,出事了后悔都来不及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