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48岁传统妇女,与儿子女儿一起上学:我想好好教育孩子

栏目:未来教育  时间:2020-03-21
手机版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若想要进步,必然要通过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对于生活的尊重。学习无关年龄,只在乎那一份心,一份对生活的敬意。

一、48岁重返校园

我见过太多的父母陪着孩子读书,或是因为子女身患残疾,或是因为对子女过分溺爱。这种因为子女生活无法自理而陪读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但有一种陪读,绝对是大多数人都未曾想象过的。

葛健豪,一个传统的民国妇女,人至中年却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48岁的葛健豪,在得知女子学校招生的信息之后,毅然决然变卖嫁妆。带着全部的家当,和儿子女儿一同到湘乡县上学。

在民国那个时代,这样的决定不仅大胆,而且还不为世人所理解。

刚经历过清代的三从四德,民国又怎会过分开放?在那个时代,妇女虽不似清朝一般无权。但人到中年再去上学,去读书,仍是世人无法理解的。

“我想要认识这个世界,想把孩子教育好,绝不能不读书。”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葛健豪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有所增长。

二、毕业开办学校

在湘乡县立第一女子学校学习了一年以后,微薄的嫁妆消耗殆尽。葛健豪只好带着一双儿女回乡。但求学之路漫漫,葛健豪又怎会就此放弃呢?回乡之后,她仍旧刻苦学习,专研诗书,为女权运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乡之后的葛健豪,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葛健豪胸怀大志。她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却不愿独享这份乐趣。她在镇里开办了一所女子学校。给妇女们上课,让她们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可惜好景不长,学校开办三个月后,便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被迫停办。但在学校就读的众多学生,在日后都成为了妇女运动的骨干力量。这些人,大多都成为湖南的女权运动的重要推动者。

三、54岁留学法国

葛健豪的一生,又岂会是上两个事件便能完全概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开始前往西方,探寻救国的道路。54岁的葛健豪,又做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决定。

为了求学,亦是为了支持儿女的革命工作,她选择加入法国勤工俭学的队伍。因此她也被当时的人称为:“20世纪一位惊人妇女。”

她自己评价那段留法的岁月,艰苦而美好,是这一生最难忘的经历,是最具特色的四年生活。

在法国,葛健豪没有因为自己的高龄,而成为队伍的拖累。她如同之前在女子学校读书那般刻苦。起早贪黑,从最基础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学习。

每一个单词都要经历上百遍的记忆,每一句对话都是上百遍的重复。在不懈的努力下,她总算是能克服语言困难,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她是学生,也是母亲。没有一个母亲,不爱子女,在求学的道路上,她也不忘儿女。在法求学的日子,她撮合儿子、儿媳;帮助女儿追求幸福。

一桩桩、一件件的轶事,都成为当时留学生的一段美谈。而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皆是中国革命的股肱力量,影响了无数热爱民主自由的中国青年。

而她母亲的角色,也不单单展现在自己儿女的身上。

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是湖南的学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讨论信仰与真理。而葛健豪是所有学生中最年长的,所以自然而然扮演起了母亲的角色,照顾大家的生活起居。

?

1943年,78岁的葛健豪安详离世,结束了她这不平凡的一生。

她这一生,颠沛流离只为求学,与时俱进,只为教育子女。她热爱学习,不惧艰苦。她是最好的教育家,也是最好的母亲。她教育出来的儿女,都是中国革命的伟人,为中国教育事业、解放事业、妇女运动乃至中国革命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上一篇:民国小脚老太,48岁考大学,54岁留学: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下一篇:同样是溜娃,49岁宝妈和49岁奶奶差距一目了然,现实太“打脸”

最近更新未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