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骑游中国 61岁念大学 81岁出书 乐山学霸爷爷登央视舞台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王博尔 文/图)“中国很多的名曲中都有地名,请问下面哪一首曲目中不包含地名?”在近日播出的《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中,一位老人操着四川话为选手们出了一道题,还与主持人比起了俯卧撑,引得现场嘉宾连呼“太可爱了”。

这位老人名叫王大康,今年85岁,乐山市中区牟子镇人,尽管年过杖朝,但他“忙”起来,却一点不输年轻人。

“我的前半生”:闯

一人骑游中国,险些“命丧狼口”

王大康的身体里,住着一个“不安分”的灵魂。

1962年,27岁的王大康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农村第一线,主动申请从工作了12年的藏区回到家乡,成为了第一代农民,与妻子一同在田间地头靠劳作抚养4个孩子。

“其实我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王大康说,这个想法在他心头萦萦绕绕了19年。终于在1981年,当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也年满16岁,王大康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踏上了一场历时1278天的骑游之旅。

内蒙草原的广袤无垠、黑龙江雪地的漫天飞霜、新疆罗布泊的大漠孤烟……王大康用他的自行车丈量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万余公里路程,“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新疆,差点喂了狼。”

1982年11月,王大康从新疆伊宁市出发,准备前往南疆。翻越天山腹地巴州巩乃斯的艾峰冰大坂是去往南疆的必经路径,王大康回忆,时值初冬,山上积雪已有两三寸厚,自行车已无法骑行,只能推行。“经过一座名叫‘火烧桥’的木桥后,我突然发现,身后多了两只随行的灰狼”,王大康试图用打车铃的方式惊吓它们,但两只狼毫不畏惧,紧紧跟在王大康身后,人行狼行,人停狼停。王大康硬着头皮,一路打着车铃向前行进,并把两把匕首插在了前车兜里,随时准备与狼“拼命”。

傍晚时分,王大康来到了公路上的一处道班房,“风雪太大,道班工人已经撤走,但他们不会锁门,只用铁丝扣上,我赶忙住了进去,把门顶死。”那一夜,王大康辗转难眠,“万径人踪灭”的天山深处,除了取暖燃料偶尔烧出的“噼里”声响,就只剩不时传来的“噗通”声——那是狼用在用前爪扑门,“第二天早上我一开门,门前雪地上全是狼徘徊的爪印。”

幸运的是,两只灰狼跟着王大康走了两天的山路后,在他开始下山时,消失在了茫茫白雪中。

1985年,结束了自己的骑游之旅,王大康着手记录自己旅途中的见闻,最终在2016年,《王大康骑游记》出版发行,这段传奇经历变成了一本28章56万字的游记书籍。

“我的后半生”:学

“学霸爷爷”跨界,不会烘焙的书法家做不好翻译

如果你在“百度”里搜索王大康,你会发现这个老人拥有3个学位——61岁在四川师范学院成人教育中文系攻读新闻本科、65岁保研后继续在四川师范学院学习旅游文学、73岁进入乐山师院音乐学院深造,“学霸爷爷”的头衔名不虚传。

但问起他最骄傲的事情,王大康一定会告诉你:“我已经坚持了7年,每天早上4点半就要起床,不然一天的时间实在不够用。”

看过王大康的作息时间表,他的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

4:30 起床、洗漱收拾

5:00 锻炼身体

6:00 读报、摘抄、写日记

8:00 做早餐、吃饭、收看电视新闻

10:00 练习书法

11:00 研读古文名著

12:00 学习英语

13:00 骑行14公里

14:00 做午餐、吃饭、收拾屋子

17:00 弹钢琴

19:00 吃晚饭、收看新闻联播

离开学校多年,“保持学习”的习惯被王大康保留了下来,在他的书房里,整齐堆放着13年来的《人民日报》,“我最喜欢里面的时评文章,每篇我都会认真摘抄、学习,已经写了十几本了。”尽管握笔时手有些发抖,但王大康的字依旧苍劲有力,这得益于研究生时期开始练习的“颜体”书法,一写就是12年。

研读古文则是王大康最大的爱好,12卷《古文观止》他已研读完毕,最近,他正醉心于《资治通鉴》,并计划要把《二十四史》一并“拿下”。“博古,然后能通今”,王大康说,每每和年轻人聊天,他就会变得“啰嗦”,把“多读古文”这件事说上好几遍。

除了做“学霸”,王大康还是个“生活家”。在书法台的旁边,王大康为自己添置了一个烤箱,自己琢磨着做面包,“放牛奶、鸡蛋、葡萄干,现在我的手艺不比外面面包店的师傅差!”屋外的院子里,王大康还打理着300余盆花草,换土、施肥、浇水、修剪,所有工作绝不假手于人,20米见方的院子里菊花兰草芭蕉俱全,冬日里也一派生机。

说起下一个目标,王大康又拿出了那本《王大康骑游记》,“趁我眼不花耳不聋,思维也活跃,我想把这本书翻译成英文,让全世界都能看。”

上一篇:“堵到爆炸”的考研预报名,这35个问题搞不懂,小心报不上
下一篇:倒计时两天,2019移动广告优化师大会终极看点呈现!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