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如何补齐“高等教育”短板?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从城市发展的实践历程来看,“城市+大学”的双向互动关系,成为影响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发挥高校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是广泛共识。

  而一流高校不足、科研实力较弱、高级人才短缺,一直被视为郑州城市发展中的短板。

  从官方到民间,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不断有政策出台,也有各方建言献策、付诸行动。但时至今日,给人的感觉,仍是雷声大、雨点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今后怎么办?

  郑州高教的短板

  据统计,截至目前,郑州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校56所(含驻郑省属高校36所),但进入“211”和“双一流”序列的,只有郑州大学一所高校。

  另据第一财经的一篇报道,郑州本专科大学生在校人数接近100万,排名全国第二。

  

  但郑州的研究生数量只有3.02万,在被统计城市中位居第20位。

  

  如果说本专科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大学数量,那研究生数量足以反映的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了。

  而郑州,即使和周边省会城市相比,目前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也处于较为落后的局面,在高校规模、办学层次和整体实力方面都有不小差距。

  西安有985院校2所,211院校7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业测试中心44个,有45名两院院士;南京有985院校2所,211院校8所,两院院士83人,国家级研究机构17家、实验室25个;济南有985院校1所,211院校1所,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有985院校2所,211院校7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7所、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百个。

  可见,郑州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现状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及需求不相匹配,大力建设高水平大学,做大做强高等教育,时不我待。

  雷声大

  相关部门,也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其中就谈到,支持郑州“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全国重要科教中心”,使郑州在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中,加快集聚国内外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专业人才队伍等创新要素资源。

  同年12月,郑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引进5-7个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国内外优质的应用型技术大学。

  

  其中特别强调,国外办学机构选择世界排名前200名以内院校或国际优质应用型技术大学,国内首选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录高校及与郑州区域产业支撑和城市未来发展契合度高、学科水平及专业实力在国内处于前列的“211”工程院校。同时,还要在5年内引进10个高校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来郑州“落户”。

  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郑州设立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优质高等教育机构,保障人才团队、设备购置、项目研发及其他教学和科研条件建设。

  另外,对来郑举办校区或分校的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规划区域内划拨500-2000亩建设用地;

  根据新政,郑州将依托航空港高铁南站东侧区域扩区及功能布局,规划建设郑州合作办学高教园区,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先入驻该园区。

  在郑州市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王新伟市长也提到“加大对市属高校支持力度,持续支持郑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来郑办学。”

  今年7月,郑州市政府召开科技领导小组月例会,王新伟再次强调,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适当补助、自求平衡”的运行机制,主动沟通,加快对接,争取年内在引进全国一流大学、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上有所突破。

  领导不可谓不重视,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从顶层设计出发,举政府之力加快引进高等教育资源的步伐,是有成功实践依据的。

  近两年过去了,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郑州高教的突围之路有哪些进展呢?

  雨点小

  2017年底的《意见》一出,就有媒体报道,郑州市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事宜正在有序协商中。

  早前,有报道说“郑州将依托高校、院所谋划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大连理工大学重大装备制造郑州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等项目签约落地并启动建设;协助推进新华三集团郑州产业研究院建设,谋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郑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在郑建分支机构。积极谋划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大学双创学院等中科院系统院所来郑设立分支机构,推进中科院软件所郑州分所项目签约后的发展建设。”

  现在来看,大连理工郑州研究院已经开始正常运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郑州分所在东区智慧岛揭牌,新华三集团也实打实的搞了个大数据产业园,其他项目,则还停留在战略合作协议阶段。

  

  之前大家期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郑州分院,也有了答案。据报道10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郑州地区高级课程班、课程班新生开学典礼。

  但通过查询发现,这个课程班与万众期待大相径庭,就是个“国学”、“管理学”的兴趣班,甚至不如MBA和EMBA那种混圈子拿学位的教育层次。

  

  再说曾传出中科院与加州洛杉矶分校的那个项目。2016年7月,省委书记谢伏瞻与省长陈润儿在郑州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基恩·布洛克、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等会谈,共商合作建设高水平大学有关事宜。

  张磊、王晓东表示,河南是我们的家乡,衷心希望通过合作办学让家乡学子有更多机会接受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

  三年过去了,中科院与加州洛杉矶分校杳无音讯,而张磊又拉着老乡施一公、姚中良(白象)、石聚彬(好想你)等人,在杭州与商界大咖一起搞起了西湖大学。

  

  为什么郑州落地一个高水平大学就这么难呢?

  政策收紧

  坊间曾有传闻,说中央要统筹全局,给部分重要城市补齐高教短板,这似乎也不是空穴来风。

  2016年2月,青岛制发《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在配套政策强力推动下,截至2016年11月,与青岛正式签订协议的国内高校(机构)达2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4所。

  2016年10月,深圳市出台《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教育具体引进政策,力争到2025年高等院校达到20所左右,其中3至5所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

  郑州也被卷入这种传闻中去,但还没等一些政策有实质性的进展,形势又有了新变化。

  在2019年两会上,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高校盲目扩张、设异地校区、整体或部分搬迁”等问题,教育部明确表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不宜盲目扩大规模”;“十三五”时期,教育部将会同有关省份加强对高校建设异地校区、扩张及搬迁的监督和管理,对相关诉求严格论证,从紧审批,积极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整体质量提升。

  也就是说教育部政策收紧,不赞成高校举办异地校区,原则上不予审批。

  这意味着,郑州之前设想的邀请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来郑设立分校或校区的方案,遇到了极大阻力。

  如何破解?

  如前所述,大家曾经畅想过的浙大郑州校区、北航郑州校区,看上去越来越难,那郑州补齐短板之路将怎么走呢?

  首先,最保守最稳妥的,仍是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做大做强龙头。

  郑大建设综合性大学,对标吉大,还是不至于望其项背的。郑大目前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吉大有44个。但吉大还有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郑大这一数据为0。

  抓大力度引进高水平师资力量,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优质资源,郑大还是能够更进一步的。

  此外,其他专业性大学,也应该升级优化。除了并校升格,攒出几个郑州理工大学、郑州科技大学、郑州交通大学、郑州航空大学这样的应用技术性学校,也应该在体育、美术、音乐类学校上下功夫,给郑州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全面的人才支撑。

  其次,郑州还可以借鉴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

  中外合作建设高水平大学曾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决策,之前提出的,河南省、UCLA、国科大携手共建的高水平大学,就是这样的路子。

  为什么这样的路也还没走通,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但这种模式,已经在其他地方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据了解,全国已有9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及筹建中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最后,依靠民间力量,结合顶层设计,新建本土的高水平大学,也未尝不可。

  杭州可以有西湖大学,郑州为什么不能有西流湖大学?

  一帮河南老乡可以在他乡支持高等教育事业,为什么不能支持家乡高校建设?

  相信他们不是不想,也曾经努力过,包括当初UCLA与国科大的在郑办学,也是老乡张磊牵线搭桥。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项目的推进?找出来,解决!

  上面说的“西流湖大学”,有些戏谑成分。但在郑州这片土地,确实曾经出现过以水命名的大学,那就是“黄河大学”。在某些方面,这所学校甚至比北大清华都牛。

  黄河大学于1985年5月成立,校址就在“三所”。它是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综合性高等学府,它受到海外华人的广泛关注,如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袁世凯之孙袁家骝。学校首任校长由两院院士,两弹功勋科学家秦元勋担任。

  

  黄河大学还是国内唯一一所只招收研究生,全面实行美式教育和全英文教学的高等学府。

  只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新体制的学校在当时环境下受到很多限制。黄河大学于1991年整体合并到郑州大学。校址恢复为黄河迎宾馆。

  作为郑州人,真希望郑州再涌现出如“黄河大学”那般引领全国的高校。

  但现实告诉我,郑州补齐高等教育短板之路,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甘肃省已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
下一篇:规模仅次郑大!郑州航空港高教园区又将落地一所高校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