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教2.0大转型:扩张+涨学费,Hold得住“高成长”幻象?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11月6日,内地在港上市的民办高校办学集团新高教盘中大跌7%,分别击穿5日线、10日线、20日线,当日成交1亿股,出逃资金3亿港元。一年来,新高教从5港元以上的高点,一路波动时下跌,至11月初市值不足50亿港元。一再下跌的走势,与一飞冲天的业绩,构成了鲜明对比。

新高教股价走势图,数据来自雪球

8月下旬,新高教发布一份靓丽的中报,录得营收7.5亿元,同比增长73%;毛利2.7亿元,同比增长92%;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51%。2018/19学年,新高教旗下六所民办大学,共有在校生9.35万人,同比增长72%。

10月,新高教又追加一个利好:2019/20学年在校生增至11.35万人,较一上学年增长21%;六所民办大学的平均学费预期达1.1万元,较上一学年的9950万元,增加11%。

在校生在涨、学费在涨,水涨船高,带来营收大增、利润大增。看上去很美,但投资人却不买账。新高教怎么了?

- 1-

办学!一个「二本」毕业生的逆袭

新高教集团,为云南爱因森教育投资集团的港股上市实体,是国内布局最广的民办高教办学集团,在国内七省区办有六所民办大学。

爱因森教育创办于1999年,创办人李孝轩毕业于二本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市场营销专业,以一万元的初始资金购买10台电脑,租用一个小仓库,办起电脑培训学校。

2005年的时候,李孝轩的电脑培训学校升格为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一脚跨入民办高职的门槛。2011年,校址在昆明下属嵩明县的爱因森软件学院获批升格,成为一所民办二本大学——云南工商学院。

2012年,经过三年的筹备,李孝轩在贵阳获批兴办一所三本高职——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横跨云南两省,爱因森集团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排名靠前的民办高校办学集团,进入全国扩张的快行线。

2015年,李孝轩接办校址位于湖北恩施的民办二级独立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又与兰州理工大学达成协议,合办民办二级独立学院兰理工技术工程学院新校区。

次年,李孝轩远赴东北,一举并购哈尔滨华德学院。五年内,东南西北四处出击的爱因森集团主办四所、筹办一所民办大学,崛起为国内最大的民办高校办学集团之一。

2016年,爱因森集团搭建上市主体新高教集团,开启上市征途,总部位于香港的央企大鳄建银国际资本加持。2017年4月,新高教集团在港上市成功,发行价每股2.78港元,募资7.4亿港元。

作为国内民办教育上市板块的龙头之一,上市之后的新高教沐浴在资本的光环下,先后纳入恒生指数、恒生小型股指数、恒生消费品与服务业指数,股价一年内翻倍增长,直上5元高位。

- 2-

并购,再并购,「蒙眼狂奔」的新高教

上市之前,为自己打工;上市之后,为每一季的财报打工!为了塑造一个「高成长」的资本幻象,新高教开启更大规模的资本扩张,一年内接连拿下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又在兰州新区动土兴建占地面积1000亩的兰理工技术工程学院新校区。

不过,李孝轩财技高超,一般选择落后省份的「垃圾」标的,并购代价微不足道,几乎为「白捡」:2018年1月,收购河南学校51%的举办者权益,只耗资1.0亿元;收购广西学校则分两步走,先通过旗下投资介入,再由上市公司投资、增持,过程中耗资也不过1.5亿元上下。

当然,李孝轩也有失手的时候。2017年12月,新高教与新疆思源教育达成协议,出资1.8亿元收购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56%的举办者权益,终因新财大商务学院质素实在太差,后续投入过多而选择放弃。

通过投资、并购、后续投资的方式交替进行,目标锁定「老少边穷」地区的民办高校,为李孝轩的一贯打法。优点在于:一、贫困地区生源多、高校少,地方政府发展高教事业的决心大、补贴大;二、成本低、压力小,相比东部地区一出手就得十亿以上的优质标的,贫困地区的民办高校无非一个零头而已。

缺点,当然也十分明显,归纳一下主要三条:

1. 消费弱、学费低。

即使连续数年涨价之后,新高教旗下六所大学2018/19学年的平均学费水平不到1万元,只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公立大学的学费水平。同一时期,广东的二本民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平均学费已在2万元以上,是新高教旗下高校的两倍。

2.低门槛进入,后续投入巨大。

比如,新高教只用1.0亿元的「微弱」代价,便拿到河南学校55%的权益,但交易双方约定,新高教分两期向河南学校的工期工程注资。西北学校,新高教另起炉灶,在原有学校之外兴建新校区,几无并购成本,但新校区占地千亩、规划建筑总面积40万平米,还得填充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必定耗费大量资金。

3.教学水平差,甚至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严重砸牌子。

本来,教育是一个「慢行业」,慢工才能出细活儿。创业之初,李孝轩只有一个学校,坚守十余年,滚动发展、建立声誉,使云南工商学院在2011年成为西南首批、云南首个民办本科大学。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筹备三年、「打磨」四年,才成为贵州最大、就业率最高的民办高职。上市之后「为财务报表打工」,举债扩张,把办学办成了「生意」,教学水平的短板一再暴露,甚至成为做空机构狙击的对象。

- 3-

生师比不达标却扩招,是不是太「腹黑」

2019年2月20日,在新高教股价5元以上的「高光」时刻,做空机构「空城研究」发布了一份做空报告,其中的要害便是直指新高教的教学水平——

新高教基本办学条件不合格,生师比高达 26:1,教学质量严重不达标;假如满足教育部强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2016财年产生的工资福利费用便会上升5500万元,导致真实利润逼近0。正因为不看好新高教的教学水平,空城研究得出结论——新高教是一家毫无价值、过度营销的「野鸡大学」办学机构。

在卖方分析师毫无节操的一致「拥戴」下,遭遇做空的新高教涉险过关,却也不得不发布公告,公开承认做空机构确有实锤,新高教2015-17财年的生师比确实「不及格」。更可怕的是,云南学校、贵州学校的生师比,甚至处于教育部限制招生的红线之外!

2018年,国内大学的生师比平均值为17.4:1。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生师比18:1为合格,22:1为限制招生的红线。新高教的云南学校、贵州学校连续五年生师比不达标,却能照样通过年检、照样扩大招生、照样增加学费,正是国内民办大学乱象横生的表征。

2018年起,中央、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严抓本科教育、严打本科教学水平低下。政策大势下,生师比长期不达标、教学水平堪忧的新高教,正在面临一场大考。

新高教的「高成长」,一方面依赖于不顾生师比的违规扩招,一方面依赖「无节操」地涨学费。报表数字显示,2015-18年,新高教的在校生人数的年复合增长居然可以达到50%以上,不得不说,是人类高教史上的一大「奇观」。

涨学费方面,身处「老少边穷」地区的新高教一点也不手软。在国内GDP增速最慢省份之一的黑龙江,新高教东北学校的学费收入却一直保持30-40%的增长,一方面因为扩招,一方面便是由于涨学费。

古有武训乞讨办学,所为者——公益!今有狂飙突进、跑马圈地的「腹黑」办学,所为者——生意!

- 4-

转型:喊停并购扩张,走向内生成长

2019年为新职教元年,政策红利密集出现,百万高职大扩招。扩招,开始取代并购,成为新高教「高成长」的引擎。

在投入巨资、密集营销之后,截止8月底,新高教六所民办大学的单招同比出现了超过50%的增长。针对退伍军人的专项招生在10月结束,也在相关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快步向前。扩招带来了「高成长」,涨学费则是「高毛利」的发动机。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19财年中报,由于新收购的河南学校、广西学校并表,新高教的毛利率一度受到影响,创两年来的新低,但却也高达54%。由于扩招,由于涨学费,新高校并购进来的「老少边穷」地区高校,学费收入每年居然也有20%以上的「内生性」增长。就整个新高教集团而言,学费一直保持在5-8%的年复合增长。

如此「好生意」,让人艳羡!

长期以来的扩张,让新高教现金吃紧。2019年4月,新高教完成了1.1亿股的配售,净筹资4亿港元,但在8月公布的中报,新高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从2017年同期的6.2亿元,下降到3.6亿元。

一边忙着投入后续资金,「消化」已有的学校,一边忙着寻找新的标的,再「吃」进新的学校,新高教战线太长,资金不足。靠谱的选择是,暂时放缓并购的步伐,免得蒙眼狂奔、车毁人亡。

对于财技高超的李孝轩而言,「内生性」成长已取代「外延式」并购,成为维持新高教「高成长」「高毛利」的首要手段。

上市两年,在经过巅峰状态的大扩张,新高教悄然「转型」——内部放在第一、投资并购放在第二!练内功、涨学费、扩招生,新高教正式走进自己的2.0时代。

更多阅读推荐

盛通股份转型之路不平坦,乐博教育大扩张

聪明的人都「在看」

上一篇:从本科学费看如何办出让民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下一篇:希望教育 (1765.HK) - 高教收购整合先行者,高职扩招成新动力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