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是否已经过度?真问题是教育泡沫化致文凭泛滥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1-27
手机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根据官方的数据,中国的高校在2002年的招生人数为321万,到2019年扩招至820万人,录取率也从2002年的60.91%上升到81.13%,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普及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据此,有媒体质疑,中国是不是已经出现过度教育。过度教育是指由于过分扩张教育,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超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这使得受教育劳动力从事了与自身受教育水平不匹配的工作,导致“高才低就”,出现高学历失业人群,浪费了教育资源。

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看,高等教育似乎已经过度了。然而,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用人单位招工难,一些用人单位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在笔者看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在人才培养结构上,大部分大学都想办为学术性大学,然而社会却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社会需要合格的大学生,然而,很多手握大学学位证书的大学毕业生,根本就不具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只是有大学生身份而已。

严格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是过度教育,而是空心教育,是缺乏质量保障的泡沫化教育。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据齐鲁人才网调查数据显示,当前考研/升学已成为2020届山东高校毕业生的第一意向毕业去向。选择考研/升学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为58.28%;意向签约就业排名第二,占比为26.14%;意向考取公务员/事业编人数也相对较多,占比为10.28%;除此之外,有3.43%的毕业生选择其他,1.87%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一调查结果,就反映出当前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应该是精英教育高校(实行通识教育)占10%,职业教育高校占90%,也就是说,全国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应该实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的地方本科院校,鲜有安于职业教育定位的,很多学校一方面申请硕士点、博士点,希望提高层次,一方面就以学生考研,代替给学生本科教育。

这导致这些院校给学生的本科教育并不完整,不少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准备考研,只学习考研核心科目内容,学校则变为考研预备基地,对学生非考研科目课程的教学要求并不严,以方便学生获得学士学位,并提高考研成绩。这就是地方本科院校考研率高企的原因,因为很多学生只有“考研华山一条道”可走,他们考不上研究生,就很难就业,而就是考上研究生,但由于没有打好本科基础,也不过是延缓两三年就业时间,走向社会时,就业仍然很难。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是当前就业最难的群体,就因为学校办学定位的偏差,如前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想着考研,但是最终能考上的只有少数,我国2020年录取的研究生不到90万,报名人数预计会超过300万,肯定有200多万考研者不能被录取,他们走向就业市场,就业前景堪忧。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的思路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在当前的基础上扩招一倍甚至更多,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一百七八十万,这样可满足本科毕业生的考研需求,也可让更多地方本科院校增设硕士点、博士点,提高办学层次。但这显然不是在办学,而是在办学店,做文凭生意,满足的是学历需求而非人才需求。获得学历,并不代表获得货真价实的教育。

概而言之,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问题是,学生获得文凭很容易,是学校发放的学历文凭过度,而非教育过度。高等学校办学,必须保障培养质量。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都需要坚持质量标准,而不能滥发学历文凭。如此,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才会协调一致。

上一篇: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地方政府“放不下”,高校“接不住”
下一篇:盘点2019吉林高等教育十二大事件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