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40年中国高等教育巨变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时候到了!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0-01-17
手机版

2019年1月24日,全国高教处长会在郑州隆重召开,会议对2019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了题为《演好“连续剧” 念好“九字经 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的主题报告,指出要按照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工作谋划顶到天、工作视野宽到边、工作落实立到地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六个“一流”全面出击,努力实现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工作目标。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回顾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时,谈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取得的最大成就,吴岩用了两组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组词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4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从几百万到现在的几千万,增长了30多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体量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也就是说现在世界上每四到五个在校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是在中国的高等学校里学习,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的成就。

从结构上说,中国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全覆盖,构建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可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质量来说,我们现在经常提到了大坝、大飞机、大高铁、大核电等成就,都是靠中国人干出来的。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源源不断数以亿计的人才,且质量很高,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自信,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

从效益来说,40年间,我们“穷国办大高等教育”,用相对来说较少的钱,办了一个数量大,结构好,质量优的高等教育,为中国的40年发展提供了支撑,从效益来说总体上也是非常高的。

另一组词是4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四个变”。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变了,从原来对社会发展起基础支撑平台作用,到现在已经开始起到了战略引领的作用,国家的创新发展主要的动力、牵引力是高等教育。

第二,发展阶段变了,40年前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个位数,现在已经开始逼近50%的普及化门槛。当今年或明年迈入了普及化门槛的时候,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的说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成为新进入职人员的基础教育,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第三,类型结构变了。40年前的中国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的精英人才,现在我们培养的是大众化人才,普及化人才,类型结构多样多元。

第四,舞台坐标变了。中国高等教育原来更多是跟着别人学,现在我们的舞台是国际舞台或者叫世界舞台,我们的眼界和视野也已经是全球视野。


谈及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吴岩指出,现在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在回归本科教育,从国际大环境来说,世界高等教育已经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条件。我国的高等学校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开始慢慢地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认清了高等学校的第一根本职责,就是培养人,即“本科不牢,地动山摇”。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教育部党组和各级各类领导,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人在不断拼命地呼喊,且教育部出台了相应的一套有效措施,打出组合拳,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振兴本科教育已达成了空前统一的战线。”吴岩表示,2019年要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努力建设以质量文化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奋进文化,续写中国本科教育的“十新”面貌:

全面形成振兴本科教育压倒性态势

2019年,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一个纲领性讲话、一个战略性意见、一组“领跑计划”),以六个“一流”全面出击,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推出一流课程、打造一流师资、实施一流质保、培养一流人才,打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向建国70周年致敬、献礼。

“四新”全面引领高等教育未来

新工科与新医科、新农科交织交融、交互发展,新文科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注入新元素,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为新文科提出新命题新方法。

2019,将围绕“三新”理念重点布局新医科建设,理念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健康全周期:预防、治疗、康养;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专业新——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

质量为王、标准先行 选树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校

2019年,依托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平台,开展所有专业合格认证;对标专业建设质量国标,健全覆盖所有学科门类的认证机制;开展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同时,选树一批质量文化建设示范校,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全力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持续改进。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慕课大会

2019年,举办中国慕课大会,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进“亚欧会议慕课网络行动”,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支持国内慕课平台横向联合,推动更多慕课上线国际著名平台。

全力打造双创教育“国际升级版”

2019年,大赛拟更名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赛,要做强高教版块、做优职教版块、做大国际版块、探索萌芽版块,实现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的新面貌。

两个“双万计划”对标一流本科教育

依据“新时代高教40条”,进一步深入实施高水平本科教育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分别实施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打造新时代本科教育的“金专”与“金科”。全面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如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研究型挑战性课程教学改革,采用“课前线上自学、课中互动研讨、课后延伸完善”的教学方式,以挑战性项目或问题为驱动,借助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深度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实现各类高校全覆盖、各个专业类全覆盖,通过总体目标、面向各类高校、面向全部专业、突出示范领跑、分“赛道”遴选、两步走”实施、三年分批实施、专业申报条件八个方面,使一流专业建设成为高校全面改革的展示“窗口”;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以基地建设为创新手段“孵化”基础学科拔尖培养

2019年,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面向后天、布局长远,要建设一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为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孵化器,实现规模从“千人计划”到“万人计划”的巨变;亿级资金为加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供厚实保障。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拓围、增量、提质、创新”为重点,覆盖文、理、工、农、医、教各领域。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以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沛然计划”为核心,打造一流本科重点改革项目,完善多学科融通、高水平创新、跨国界交流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中医本色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中医传承与创新实践相统一的卓越中医人才。

共同探索建设一流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2019年,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提供政策、组织、机制、服务、项目五大支持,全力建设神形兼备的应用型大学。

中西部高校振兴升级迫在眉睫

中西部24个省市区高校数量及高校本专科生数量均占60%以上,中国高等教育三分天下有其二。要深入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已被列入国家2019年重点重大工作计划,研究制定“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实施意见”,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推进会(兰州),布一个大局,下一盘大棋。

筹谋国际人才引领推进公共外语教学改革

世界各地的社会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就需要新的教育形式,以培养当今和未来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能力。要全面深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在有条件的高水平大学推动开设第二、第三公共外语课程,并选择一批学校开展试点工作,为国家战略培养和储备“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人才。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要回归“教研为本”

高校教师不管名气有多大,荣誉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使新一届教指委充分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用起来,发挥好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作用,选树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力推一批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塑造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且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育人高超、技术娴熟的好老师形象。

用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专项改革

2019,几十亿资金的投入将火力聚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要求,将聚焦中央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金专金课),划定教育部教指委开展工作经费,并强烈建议各省设立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时不我待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深水区,甚至在一定领域进入无人区。理论指导型发展模式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必须着手加强高等教育战略思想、发展理念、重大政策、标准方法技术的系统研究。通过构建1+3的总体框架,做好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等专题,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对于改革实践的引领性、指导性作用。

未来已来,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责任担当,新时代本科教育全面振兴大有可期!

上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等教育理论体系初探
下一篇:从“凤凰男”到“学二代”,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之路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