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拿个硕士文凭才能找到好工作?比起学历,大企业更看重能力

栏目:学历教育  时间:2021-01-16
手机版

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高的童年

记忆中,小学下课后大伙会围在小卖铺里,一边吃着糖,一边看着初中生大哥哥们打弹珠,有时稍微逗留久一点,大嗓门妈妈们会开始到处叫孩子回家写功课。没有任天堂、没有补习班,电视只有三台选择而且要等爸爸回家后才能打开;如果不想被父母叨念,吃完饭最好自动躲进房间里看书,因为已被警告这次月考要前三名。

以前很少学生会走很远就学,所以竞争性不高,只要能待在1班,再加上小聪明,高中要上前三志愿不会太困难。上了高中后要面临高考的挑战,这时的竞争就多了,全国每位高中生都想挤进台清华、北大,不喜欢念书又不愿上补习班的我,每天只想躲在房里听收音机、看小说。

好不容易卡位到二本大学,父亲很不满意要求我重考,被迫拿着学费到市区寻找「保证上清华」的补习班。突然间看到熟面孔,原来是初中同学小晴,印象中她总是名列前茅,只要考试没有满分就会心情郁卒整天不说话。一问之下才知她上了最高(北大)学府,所以准备重考,我永远记得她对我说的那句话:「像我这样的学生只能上清华啊」

感谢当时她打醒梦中人,像我这样不爱读书的学生,最好是念一般大学,才能快乐自在生活,于是学费原封不动退还给父亲。后来辗转听到,小晴终于进了清华念的是历史系,除了佩服她的毅力和勇气,也很好奇她现在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清华这个招牌是否对她的职涯发展有所助益。

大学毕业后我就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茫然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唯一的方向是外语能力还不错,所以应该往外资走,只要能够磨练自己、累积经验的我都愿意尝试。从打杂的总经理特助做到行销经理,从消费性产业转到熟悉的金融产业;从产品组长一路做到经理、总监、带领业务团队,从来没有人质疑我的学历不够漂亮,大家看重我的是多年来累积的实务经验、领域上的专业、超强整合能力和不自我设限的创新能力。

过去职场上有位领导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不论何时何地看到她总是一身套装,精致的妆容整洁大方,许多场合中她经常是焦点,有些后辈会将她当成学习对象。能够在外资担任高阶主管,英语说、写流利,应该学历背景都是优人一等,结果跌破我的大眼镜,她只有高中学历。

另一位外籍同事申请调职到上海工作,根据法规在上海金融保险业担任要职,需向主管部门提交个人学经历,经核准后才能执行业务。还记得当时承办人员很担心可能无法获准,因为这位同事只有高中专科学历,幸好凭借着在业界累积足够的经历和总经理的推荐背书,主管部门最后准予聘任。

你千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以为这是篇酸文否定那些用功会念书、拿到好文凭的学生,在此我是要提出另一个观点。

企业高层除了看重专业,更欣赏的是你的潜能、爆发力。所谓术业有专攻,软件工程师的专业不是一般人能够赶上,但如果工程师还具备前瞻性、创造性,愿意踏出舒适圈成为一名业务大将,就能帮助公司带进更大的商机。成为一位专业医生必须经过7到10年的学术养成,如果医生除了会开刀动手术,他还会主动研究透过智慧系统、精准医疗等技术,帮助医院提升整体的医疗品质,他的价值远远超过一张医生执业证书。

有些行业可以透过实务经验和人脉的累积,让自己发光发热。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面包冠军吴宝春师傅只有小学毕业,他的成功来自于面对现实、坚忍、毅力,他不愿被贫穷打倒,他所累积的专业为他带来更多的创新能力;没有文凭,没有商业背景,透过专业投资人的协助,成功地开展自己的面包事业。

如果没有了文凭,我们还有专业,我们还有实务经验,我们还有人脉网络,这些才能够真正帮助我们在企业里越爬越高,在个人事业拓展上越做越成功。

追求专业,拥抱技职教育

在中国,除了12年义务教育,进入大学后就分为普通大学和技校。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技职就是黑手」的错误观念,加上自2002年高等教育扩张后,许多专科学校转型为大学,造成九成的学生皆可顺利进入大学就读。瞬间大学学历贬值,如果想要进大企业工作,好像还要再拿个硕士、博士才能脱颖而出,这样的「重量不重质」恶性循环,让许多人毕业后仍然找不到一份满意工作。

「读书不该是唯一出路,却被教育政策限缩成唯一方向,技职教育完全被摧毁,导致中国缺乏基础技术人才」。的确,职校升格专科、专科变本科,许多高学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基层技术专职,但大家却忽略了多数的工作属于基层作业,越往上相对职缺就越少,硕博士不愿从事基层人员,宁愿宅在家,始终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好友的儿子因为从小喜欢玩模型车,初中毕业后决定念汽车维修朝着技术专业发展,当时也引起家庭革命。好友说:「当时我的心情很挣扎,怕将来儿子沦为修车的黑手,没想到他现在就职于高铁在第一线守护乘客的安全,我感到很骄傲」。技职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大多属于基本技术人力,但却是企业运作的核心群体,少了这一群技术尖兵,企业无法顺利运作。

反观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从国小阶段就开始分流并学习适当的专业领域,造就许多世界知名精工名牌,这都是追求技术上卓越所发展出的国家优势。

瑞士的技职教育

瑞士政府把「找出孩子的兴趣」当作职业选择的重点项目,他们认为「让正确的人在正确的位子上,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也是我们职场上所强调的「适才适用」原则。孩子在八年级就开始学习并了解自己的性向发展,进入技职教育不但是普遍的选择,国家更大力支持;学校会搜集、列出职业种类,提供各种咨询,介绍不同职校的上课内容,并且和学生一起计划可以执行的各个步骤,协助孩子找出适合的职业。

孩子在了解自己的性向、兴趣后,可以利用放假期间亲身体验可能从事的工作。专门机构会教导青少年如何推荐自己给实习企业,从16岁后就可以参加实习工作,孩子在初中最后阶段,就有机会到各个企业去了解职场的要求与挑战。

毕业后,他们可以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在企业推荐的职校读书,除了靠一己之力获取稳定的收入,企业也能以较低成本取得基层人员。这些学生职校毕业与实习完成之后,可以受聘于企业,或者自己成为企业主,更可以继续深造,就读高校成为高阶技术人员。无论是基层专业人员或高级技术人才,他们遍布于各个领域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架构。

德国的技职教育

德国技职教育的成功部分来自社会氛围,专业的老师傅可能只有大专毕业,但社会地位、被尊重的程度却不亚于大学教授,显示出德国人重视技术与专业,而非文凭和头衔。德国的技职教育从教学到产业的接轨有极高的契合度,技职采行双轨制,一星期只有两天在校内上课,其余时间都待在企业实习。

校内实行小班制,让每位学生都能用到设备,企业采取师徒制,让老师傅带着学生完成每一项作业,从中学习「追求完美,不容错误」的精神。德国不是因为拥有工业强国的地位,才有这样的技职教育,而是因为有这样的技职教育,让德国成为工业强国。

拥有一技之长,胜过一张文凭

几年前台湾Raw 餐厅必须好几个月前订位,你才吃得到米其林大厨江振诚先生的创意料理;勇闯世界各国的他厨艺一流,外语能力也很好,但他并不是平步青云。记得他说过:「在法国学厨艺时,有近半年的时间他只能在厨房里~削马铃薯皮」,他花了许多时间蹲马步,学基本功。他的成功凭借的是专业热诚,源源不绝的创意,他让你的视觉、舌尖味蕾有了不同享受。

生产脚踏车应该也是大家眼中所谓的黑手行业,从台湾大甲发迹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一自行车制造厂巨大机械,却能从传统中不断创新做到碳纤轻量、智慧自行车。眼见杀价竞争造成萎缩,创办人刘金标先生非常有远见屏除同业竞争壁垒,邀请另一大厂美利达,并联合11家供应商成立自行车联盟A-Team,学习丰田生产系统,缩短交货时间,大幅提升生产效能,也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文凭就是一张纸,证明你已完成基础和专业教育,它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保证将来一定会成功、一定比别人强。只有具备一技之长,成为绝对领域的龙头,你才能更有自信发挥所长。

上一篇:传智教育敲钟:市值49亿,成为教育行业A股IPO第一股
下一篇:学历真的不值钱吗?能考上一所好学校究竟意味着什么?(转给孩子)

最近更新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