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明原创散文丨母亲的心语:感恩新中国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母亲的心语:感恩新中国

作者:杨曙明

母亲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经历了旧中国的悲苦凄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壮大,新旧对此,让她有很多感慨。感慨变成心语,其中最响亮的就是“感恩新中国”。

母亲出生于1933年3月,去世于2017年2月,享年84岁。如果单就享年而言,晚年的母亲很知足。她常说,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大岁数,如果是旧社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母亲的这种感慨与我姥娘、姥爷的享年有关。我的姥娘去世于1962年,享年63岁,母亲对此倒是较为坦然,可是,她对我姥爷的去世却是痛心终生,因为姥爷去世时只有45岁,时间是1945年。母亲曾说:“如果不是缺吃少穿,不是缺医少药,他何至于去世这么早?”每每说到此,母亲都会留下悲情的眼泪,她亲身经历的肺腑感言,自然也让我记在了心间。

母亲与我姥娘、姥爷的享年,可谓是新、旧中国,国民人均寿命的缩影。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中,最重要的不是GDP,也不是国民收入,而是人均寿命。因为,GDP也好,人均收入也罢,最终都应当体现为幸福指数,而幸福指数的主要参照指标,就是人均寿命,其中的科学道理不言自明。关于建国前我们国人的人均寿命,各种资料中有多种说法,按照联合国发布的数据,1950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只有44岁,可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已经上升到了76.1岁,其中女性为77.6岁,男性为74.6岁。如果单就这项指标而论,时下的中国,已经居于世界各国的前列,这当是新中国发展进步最有力、最能让人信服的数据。

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在旧中国是千真万确的。可是,在时下的新中国,这句俗语早已经成为远逝的历史。你看那集市上、广场上,以及旅游途中,到处可见老年人的身影。按照国家最新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事实胜于雄辩,真理不言自明。

我出生在1956年,今年63岁,在我们这代人儿时的记忆里,年过半百的人已是老态龙钟。可如今的我,不仅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老,反倒是精神抖擞,每天读书、写作、旅游、看孙儿,忙得悠闲自乐。

古人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其实,孩童的夭折对人生而言,同样是大不幸。这种大不幸在旧中国可谓司空见惯,而在时下的新中国却已是近乎绝迹。母亲晚年的时候经常回忆往事,其中最让她伤心的莫过于她那夭折的兄弟姐妹。母亲兄妹九人,其中幼年夭折了四人,长大成人了四人,还有位是我的大姨,好不容易长到了十六七岁,却因为染上肺结核而去世,时间是1947年。母亲还告诉我说,当年家里还有位“童养媳”,那是姥爷姥娘替朋友抚养的孩子,可惜她在十五六岁时,因为染病无钱医治而去世,时间是1944年。

母亲与父亲结婚于1954年,而后生养了我们兄妹四人。虽然当年的生活也很清贫,但我们兄妹四人却都长大成人,按照母亲的说法,如不是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夭折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难保不会发生。

史载,建国初年,我们国家的婴儿死亡率高达200‰,而后逐年下降,到了2018年,这个数据下降到了6.1‰,已经居于世界各国的前列。夭折渐行渐远,长寿渐行渐近,这就是发展进步中的新中国,难怪那些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对新中国总是感念不忘。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没有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进步就无从谈起。母亲多少有点文化,能够读书看报,但她那有限的文化,是建国后参加补习班“速成”的。儿时的她没有进过学堂,不是她不想上学,而是家里生活困难上不起。她从七岁的时候就帮助姥爷、姥娘操持家务;八、九岁的时候就加入到外出挖野菜、拾煤渣、卖报纸的“孩童大军”;到了十一二岁,她就进工厂当了童工。母亲的童年没有欢乐只有悲凉,没有幸福只有辛苦,她说,新中国成立后,她才算脱离了苦海。

母亲童年的悲苦在旧中国不是个案。史载,建国初期,全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不足20%,而且80%以上的人是文盲,义务教育更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如今,别说是义务教育了,就是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达到了48.1%,已经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我们家里,我们兄妹四人全部读完了高中,而第三代则全部是大学生,母亲为此曾经说过:“这在旧社会,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母亲的晚年很幸福,因为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她很知足。她之所以把“感恩新中国”的心语经常挂在嘴边,那是因为铭刻在她内心的感恩之情早已经融化进她的血液里。

我的母亲叫程秀云,生前是济南卷烟厂的离休干部。

【作者简介】杨曙明(男),祖籍沂源的济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历下区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岁月无痕》《流年似水》《心路不觉远》《凝固在记忆里的时光》《光阴的印记》等七部散文集,《有话明说》《话由明说》两本时评专著;曾为《齐鲁晚报》“有话明说”的专栏作家;主编有《济南的味道》《历下倾城》《诗意历下》《历下民间故事》等书籍;曾获得过冰心散文奖、齐鲁散文奖、泉城文艺奖等。

上一篇:问题一项项解决,实事一件件办好
下一篇:书香传承!带你了解简阳文化教育的前世今生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