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很穷,几乎每家都生三四胎,如今开放二胎,为何却没人生了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80年代生活的人们,物质条件并不富裕。城市里尚且如此,在农村的村民们更加贫穷。但中国人民有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为了实现小康生活,不断的努力着。那个时候,在农村的生活也是很快乐的,虽然苦了些,因为热闹。

漫山遍野都是劳作的人,累了就闲聊几句,扯开嗓子嚎起来也是很正常的。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但是每家每户都是好几大口子人,吃饭就围一桌,吃得差点,但那种一家人的氛围是真的浓。

80年代很穷,为何几乎每家都生三四胎?

80年代的老一辈们,骨子里那种传统思想还是很严重的,比如重男轻女,比如家中要得发,就得多生娃等等。生活在农村,包括自己家也是三兄妹,现在想一想那个时候每家每户最少都是两个孩子,多的有六七个的。那么穷苦的日子,都是怎么走过来的?

穿的方面,因为在农村都不太注重,只要有穿的,干净整洁就好。逢年过节能添一套新衣服,那是很兴奋和激动的。小孩子的衣服基本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一直传递下去,坏了就打个补丁。

吃的方面,种庄稼只要收成好,就不怕。如果不是家中要办大事,基本上是不用买菜的,肉很少买。过年杀了年猪可以吃一年,确实想吃新鲜肉了,父亲才会到集市去买一点。用以交换的钱就是用多余出来的粮食去卖,换取油盐酱醋,还有火柴等必需品。

住的方面就更加简单了,砖瓦房都是自建的。瓦是自己烧制的,木料和石料也是自己开凿的。家中的装修就更不用说了,都是父亲一个人承办。细细算下来,还真是用一双手就可以解决所有事情。

用的方面不强求,那个时候不怎么攀比,因为大家都差不多。从小学到中学,就我自己而言,攀比的心理不太严重,也知道家里的条件。

概括起来,80年代生活状态很自然,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在这样的生活中,要保持家族在村里的地位,那只有一个办法:多生娃,人丁兴旺了才是福。所以大家都可劲的生育,以至于后来出现了计划生育这一茬。

现在生活好了,也开放了二胎,为何却不生了?

跟着党走,日子确实是一天比一天好。但愿意生多胎的家庭却越来越少了,这得归功于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如今在人口老年化的现实面前,已经开放了二胎政策,然后尴尬的是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总结一下有两点:

第一,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大学的扩招,人们的知识水平总体上已经提升,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更加重视,大家都追求质而不看重数量了。花全部精力去投资一个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给他最好的,已经成为广大父母的愿望。

第二,对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扼制了继续生育的计划。孩子固然很重要,但自己的理想生活也要去追求。在提升自己能力方面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养育一个孩子已经够辛苦,已经没有心力继续养二胎了。高物价高消费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工作,身体被掏空的人不在少数。

如今有了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家长们也淡化了养儿防老的思想,所以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方面,也就会花更大的精力。

上一篇:去日本留学,先得了解日本教育体制
下一篇:189宗公建配套历史遗留问题年底前解决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