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中国义务教育第一人

栏目:义务教育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荟思

中国的义务教育始于民国;民国的义务教育则始于阎锡山治下的山西。阎锡山这样一个军阀头子在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竟然能够让山西容下几十万张安静的课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中国奇迹!

阎锡山在教育理论上确实有一套。他在阐述义务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时警醒大家:“今日中国四万万人,不及他国二千万人者,因多数人无知识,一个人抵不住一个人之故。”他还强调指出,人民文化程度不高,政权必将由少数人掌控,也将为少数人牟利。

近年来,尽管不少地方如火如荼地推行“课桌革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提供崭新舒适的课桌椅,但是,人们还时常从新闻中看到心酸的一幕:在一些农村地区,孩子们却不得不自带桌椅上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公益广告多年来深入人心,却仍然有很多因穷上不了学的孩子。

在80多年前的北洋时期,当时执政山西的阎锡山早已经在山西率先搞起了义务教育,至今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在中国搞义务教育的第一人。中国的义务教育始于民国;民国的义务教育则始于阎锡山治下的山西。因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肯定地说:“山西是中国义务教育的策源地。”

“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子,七岁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须要有四年上学,这就名叫国民教育;凡上过学的人,知识就高了,身体也壮了,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总要使子女上学,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又名叫义务教育;国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学,就要罚了还得上学,又名叫强迫教育。”

这一段通俗版的“劝学篇”,出自阎锡山当山西省主席时印的《人民须知》里。它不仅用朴素的语言向老百姓讲解了什么叫作“义务教育”,而且以行政强制力倒逼民众履行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法定义务。

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里,阎锡山将“受教育”与“服兵役”、“缴税金”并列,称为“国民之三大义务”,放在《告谕人民八条》的首条,要求山西民众自觉遵守。可见,阎锡山是个有着大视野、大智慧的地方大员。

阎锡山生于1883年,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同盟会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起义。他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一级上将。

阎锡山一家

辛亥革命后,阎锡山出任山西督军。他最上心的事不是扩充军队、搜刮民财,而是民众的素质问题。他对本省民众竟“不知民主共和为何事”,无力参政很不满意,忧心忡忡。他深有感触地说,只有“受教育之国民愈多,人群程度愈高;人群程度愈高,政治能力愈强”。

阎锡山在教育理论上确实有一套。他在阐述义务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时警醒大家:“今日中国四万万人,不及他国二千万人者,因多数人无知识,一个人抵不住一个人之故。”他还强调指出,人民文化程度不高,政权必将由少数人掌控,也将为少数人牟利。

作为割据一方的军事强人,能从国家治理、人民素质以及公平公正的视角看待义务教育问题,不简单。光说不练不是好把式。他那本《人民须知》走的完全是群众路线,印刷量很大,几乎发到每个老百姓手中。通过阎锡山的宣传发动,“义务教育”这个新鲜事物逐渐被普通民众所接受。

在全面推行山西省义务教育方面,阎锡山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从草根抓起。1921年,阎锡山下基层视察后作诗《十年春出巡对民吟》:“国民教育要普及,整理村范尤要急,告尔村众自动办,粗治三年便可得。”阎锡山抓义务教育先从最基层的农村抓起,实行“村政自治”。所谓“民有民治民享”,孩子入学读书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阎锡山很懂得教育学原理,深知教育不能脱离百姓生活。他提倡“家性教育”,认为学生义务教育期间的功课要“于他们家庭有帮助”。

这里所说的“家性”,就是今天的“人性化”。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与社会实践能力。

第二步是从官员抓起。阎锡山走马上任山西省主席,高调向各级官员表明实施义务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提出了义务教育的目标,他重点强调:“强迫教育,既认为根本之要政,早办一年,即早收一年之效果。”随后,专门出台了《实行义务教育程序》,分工、责任都明确到了具体的部门和官员。

阎锡山将义务教育绑定各级官员的政绩:“为区长、村长、闾长的,多设几座学校,就是区长、村长、闾长的义务……世上万事都可省钱,只有出钱教子弟求学,是与自己后人积钱的法子……况且花钱办教育是世上第一样积德之事,你们须以此理告人民知之。”

当时,山西各县行政开支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最大。到了1937年,山西有55所中学、17所师范、6所大学。黄炎培在《读中华民国最近教育统计》中说:民国初年山西学校、学生数量的增长“速而最稳”。兵荒马乱,何来高入学率?

阎锡山有“绝招”——他直接让军官去办学,他给手下的旅长、团长、营长、连长都下了硬指标。

自1942年开始,山西全境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每年都能达到80%以上。

阎锡山自己也做起了兴办学校的“火车头”。他在家乡创办的川至中学设附小,头4年不收学费,每年还给学生发一身校服、一双鞋子。这些都是阎锡山掏自己的腰包置办的。

第三步从问责抓起。“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儿王”,说的是当时小学教师的工资很微薄。阎锡山先是大张旗鼓地倡导尊师重教。提出“小学教员事业很苦……务要实心尊崇,加意优待,使社会上养成尊敬师长的习惯”。而后多次发文为小学教师加薪,解决教员流失问题。

阎锡山对无故拒不让孩子读书的家庭处罚是很严厉的。凡学龄儿童及18岁以下之失学儿童,无故之不入学者,不仅家长要领受一定的经济惩罚,当地官员也要负连带责任。

“强迫教育”的力度是空前的。如1930年的猗氏县就向省府打报告,提出增加一个“学警”警种的建议,便于直接实行强迫教育。而这之前,确实有使用过警力“强制执行”应入学者入学的。在这点上,虽然军阀习气用在了推广义务教育上,但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

阎锡山还非常重视学生的操守与教育质量。1919年6月开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多数学生出身贫寒。学校规定,即使家境宽裕的也应格外节约,以减轻家庭负担。阎锡山特别规定,如果在该校查到“在校处各酒食小铺私聚浪费者,轻则扣除操行成绩,重则勒令退学”。因为这是一所培养教师的学校,对将来为人师表者的要求就是要高一些、严一些。

从山西执行义务教育的情况看,阎锡山不是拿义务教育来作秀一把的空头政客,他是具有崇高事业心的政治家,是北洋时期最优秀的政治家之一。他对实施义务教育心急如焚,竭尽其能力与智慧。

阎锡山书法

1922年6月,胡适专门撰文评价道:“阎锡山确有不可及的地方”,他决心要办普及的义务教育,4年的师范不够养成教员,他就设立速成的国民师范;这还不够用,他就设更速成的传习所。义务教育在“那贫陋的山西居然先做到了!”

教育家陶行知前后三次考察山西的义务教育后,写出《民国十三年中国教育状况》一文,断言“中国除山西省外,均无义务教育可言”。

阎锡山这样一个军阀头子在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竟然能够让山西容下几十万张安静的课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中国奇迹!

本文内容节选自《北洋大时代——大师们的理想国》。

专业

上一篇:取消中考、普及高中教育、12年义务教育,均是误读!不要再传播了
下一篇:新疆兵团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近更新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