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亲、不抱就不睡觉?一岁幼儿容易养成的坏习惯

栏目:幼儿教育  时间:2020-02-06
手机版

  一岁幼儿容易养成的坏习惯

  (1)不亲、不抱就不睡

  要有耐心和勇气

  常有这种情形:当幼儿就寝时来客,妈妈不由得把孩子抱起来;外出回来晚了,幼儿已在妈妈背上遮着了(背幼儿是日本传统习惯一—译者)。这样不知不觉地养成了幼儿不肯躺下入睡的毛病。有时牛时制太长也是一个原因。

  

  起初因幼儿睁着两眼不睡,妈妈不耐烦地把孩子抱起来(或背起来),如此反复二、三次,幼儿肯定木会独自躺下入睡,如果逼着睡,会大哭大叫,这时母亲则无可奈何了。所以未出现这种情形之前应耐心地训练幼儿独自躺着入睡。遇到幼儿就寝时间来容,作母亲的要有勇气向客人说:“失陪了”,以使安排幼儿按时入睡。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家庭其他成员,特别是父亲的谅解和配合。

  (2)追大人

  周岁前幼儿的追赶

  这个年龄组的幼儿一般都要追大人。幼儿不愿意同亲人分开而啼哭,尤其不愿意离开母亲。这是为什么呢?

  

  追大人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周岁前。周岁以前的幼儿只会对着眼前出现的母亲奥解,见不到就无所谓了。这是因为对周岁前的幼儿只存在“现在”而不存在“未来”。对他们讲:“明天给你做”,他们是不能理解的。同样,做错事时,当时不进行教育,事后教育也是无济于事的只生活于“现在”的幼儿阶段,当母亲外出看不到时他们粘完全满足于“妈妈不在的现在状态”。

  周岁后幼儿的追赶

  但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周岁后,情况会发生变化。

  幼儿认为母亲是自己的一部分,已抱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母亲不在家时会清楚地意识到“不在”,并且出现与平时不同的态度来。如外出时幼儿哭闹使妈妈感到很不安,但回来往往听到看家的人说:“室宝很乖,妈妈不在反而听话”。于是母兼不加思索地认为孩子懂事了,感到欣慰。

  

  但这并不是值得母亲高兴的好事。周岁前的幼儿不管母亲在不在,没什么不同的表现。但周岁后母亲在家和不在家时韵表现有所不同,而且母亲不在家时显得特别乖。这说明在母亲不在家的情况下幼儿会“假装老实”。但从幼儿看来这种装模作样是很难受的,而这种难受与母亲外出有联系。所以,母亲外出时拼命追赶,等母亲离去后象换个人似地变老实。

  当母亲上班时

  如果母亲偶尔外出,没有多大关系。如果每天上班或每周外出四次以上,则需要认真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首先要观察幼儿迎接母亲时的态度如何。这是有参考价值的。如果幼儿能以笑脸相迎可不必担心。如果自己只顾玩不出来迎接更没有问题。有的幼儿看到妈妈回来扑上去大哭。为什么该高兴树原而哭呢?这可能是母亲不在时的紧张情绪因见到母亲一下子变轻松的结果。有的幼儿见母亲回来格外撒娇,任性,这也是从被抑制的状态解放出来的一种表现。应当说出现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好的。

  

  性格内向的幼儿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有时不次愿意出来迎接母亲。对这种表现不要误解为孩子忙着玩要。实际上幼儿以这种拗脾气来发泄对母亲不在家的不满情绪。

  外出时最托什么样的人着管孩子好?

  一岁左右是一生中成长最显著的时期,也是为性格的形成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决不能使幼儿感到委屈。假如你外出回来时孩子袭现出不满信绪,那么首先要观察看管孩子的人是什么样人品的人。要考虑一下她的个性是否太强:她对幼扎的态度与你的教养方法是否有矛盾;她是否坚持旧式的教养方法等等。

  

  比如整理房间是无可非议的,但过分爱整洁的人会不断干扰幼儿的活动,所以委托这样人照顾幼儿是不适宜的。总之,最重要的一点是周围人对待幼儿的态度上,不管母亲在家还是不在家都应当一样,不应当有明显的变化。最好是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任幼儿自由自在地活动,不去干涉,只有幼儿要求时才去同他作伴。把幼儿委托给这样的人照看,幼儿是不会拼命追赶母亲的。

  追赶是幼儿心理有了发展,能清楚地意识到妈妈“不在”时表露的一种很自然的行为。纠正这种追赶应当使幼儿认识“不久的将来”,即妈妈走了,但傍晚(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回来,而且会带来好东西。幼儿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很追赶或完全不追赶了。当然到四、五岁才能做到这些。

  

  在这之前应尽量减少幼儿对亲人不在时的恐惧和不安。在幼儿的精神生活中情绪占很大比重。归根到底,在幼儿时期保持稳定的情绪对培养良好的性格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2019苏州通州区城东幼儿园教师招聘2名公告
下一篇:杭州瑞思英语,幼儿英语浸入式英语教学法

最近更新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