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家长普及幼教知识很有必要

栏目:学前教育  时间:2021-07-27
手机版

面向家长普及幼教知识很有必要

王营

近日,海南省陵水县陈先生表示,孙子上一年幼儿园了,居然还不会写字,也不懂加法和减法之类的算术。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家幼儿园,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曾被家长“督促”教娃娃写字。这令幼儿园的老师们感觉相当苦恼。因为,在上岗前的培训中,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都会被再三强调。

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倾向,是教育部近年来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符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对于这一要求,家长并不买账,或者具有某种习惯性思维,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是上学了,应该教孩子写字或加、减法之类的算术。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家长不了解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家长普及幼教知识不到位。

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好处?针对这一问题,国外早就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赞助了一项大型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比较了五十个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和五十个以知识教导为主的幼儿园,发现虽然一开始知识教导会带来孩子学习上的增进,但到了四年级,无论用哪种方法比较,这些来自直接教导幼儿园的儿童的成绩,都低于来自玩耍型幼儿园的孩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更为落后,在交友和情感方面的适应也更差。

美国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取得了大致相似的结论。其中一项由莉贝卡·玛肯负责的研究,专门关注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大多是非裔美国人。不出所料,她在343个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那些曾上过以知识性教学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上一开始比那些接受玩耍型教学的儿童更有优势。但是,到了四年级末,这些先前的优势就被扭转了。比起那些来自知识性教育学校的孩子,来自玩耍型幼儿园的儿童学习成绩更好,在校分数高很多。

为什么不同类型学前班会造成这么明显的差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一个人幼年的学校经历是今后行为的准备和设定。在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里,儿童学会了自己设计游戏、和别人共同玩耍、自己解决争执,这些孩子可能在个人责任感和社交等方面培养了终身行为模式,在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期间会发挥很好的作用,表现在知识学习上则是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的增强。

而那些来自强调学习知识的幼儿园的孩子,则培养了注重成就和竞争的终身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特别是在贫困状况下,会引起和他人的摩擦,甚至犯罪,表现在知识学习上则是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下降。由此可见,让孩子在幼儿园提前介入小学知识的学习,看上去好像是对孩子负责,实则是揠苗助长,结果很可能使孩子的感情和心理受到挫折,学习成绩也不见得会特别优秀。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中,孩子更可能积极主动地尝试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他们的创造力、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认为教育要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开始运动时就能从身处的环境中接受刺激来积累外部经验了,而这种经验的积累借助的就是游戏,所以游戏是幼儿发展的必经阶段。幼儿借助游戏使他们的生命力得到表现和满足,而且得到进一步发展。

因此,学前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而是在有意义的玩耍、游戏中,让孩子主动学习,帮助孩子在感情、人际交往等方面发育成熟,完成初步的社会化过程,这是幼儿教育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

上一篇:福建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考试安排
下一篇:教育类专业受欢迎程度排名:学前教育第一,会计学进入前五名

最近更新学前教育